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02
/ 2

摘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讲得少,讲得精,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认真导演创设更多的有效互动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唱响学生主角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高效;合作;主角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高效课堂的“高效”主要是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指引下,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样的高效,要求教师讲得少,讲得精,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上开展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达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取长补短的目的,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走入两个误区。

误区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独自演说的过程,教师虽是感情充沛,不免精彩,但却往往唱的是独角戏,教师始终采用的是“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听、去看、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因此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兼“主角”,而学生则只是充当“配角”、“群众演员”,甚至只能充当“观众”或“听众”的角色,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低得可怜。难怪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唇干舌燥,而学生却是天马行空想着课堂外的事情。如此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也将是可想而知了。

误区二: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为的是更多地鼓励学生。然而老师多是片面地运用了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会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消极影响。还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问,不少老师显得没有太多的办法。或者置错误答问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随便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不善点拔引导,与其说自主不如说自由,整堂课学生随心所欲读读说说,学生变成了“导演”,教师反而成了“观众”,教师无所事事,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上述两种现象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一个是教师“满堂教”, 学生毫无自主性可言,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个是学生“满堂说”,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把教学看作是演戏的话,那么,教师该是导演(也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该是演员,且是主角(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戏要演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你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演绎这一堂课。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三者不仅互为一体,还互为促进,使语文课堂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合作学习的课堂一改传统的单一的师生互动,它不仅仅是师生互动,更主要的也是更多的是增加了生生互动。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戏”少了,学生的“戏”多了。

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积极影响。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须改变。课堂上学生讲得多了,教师就讲得少了,但这“讲得少”并不是教师由过去的“主角”变成现在的“观众”或“听众”,而是转变成了“导演”,要讲得精当,讲得恰到好处。在排座位时,前后两桌中,同时安排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满足于一两个学生的发展,而应使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才是合作学习的目的所在。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进行一定的分工,明确的分工能使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有责任感,人人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而绝不是“配角”或“听众”。这种组内分工还必须是轮流交换,从而促使小组成员间的角色互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的内部活动过程,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包括充分的思维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享有获取知识的乐趣。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并要提示学生不要急于抢答。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与监控,这样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才会好。

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关爱、激励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使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变得乐于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思维开放,智慧互相碰撞,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样学生才能做真正的主人,课堂才真有效。

新课程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未必每一堂课无论需不需要讨论合作,都得有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然合作学习是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如果创设必要的合作学习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扩大参与面,然而独立自主地学习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并且在自主学习中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就可以设置一些讨论课,讨论课的一般结构可采用“明确议题——师生讨论(学生为主)——共同小结”的模式。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并与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相互交织,构成立体型信息传递。讨论中,师生互动,交流观点以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促进师生之间的民主与融洽,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以大胆地把讲解的任务交给学生,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讲古诗诵读、作文实践、文本解读,我们只是对他们的备课情况进行指导,整体把握方向,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这种让学生走上讲台的方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了解了别人是怎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模仿与提高。并且热情鼓励了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了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由“听中学”、“看中学”转变成为“做中学”,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在唱响学生主角戏时,语文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李镇西老师说过,“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灵’与‘活’。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资源之间,实现有效互动,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和能力的训练者,而且是整个语文活动的引路人。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博大精深,语文的引人入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寻找“真善美”。然后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主动的去发现去欣赏一切的“真善美”。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用真情与理念去灌溉,去融合,认真导演创设更多的有效互动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唱响学生主角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