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资产优化配置的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浅谈高校资产优化配置的效益

刘利

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刘利

〔摘要〕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在新的投资模式和管理理念下,已经发生了变化。用有限的经济能力,实现最大的效益,有必要把资产优化配置和效益的理念融会到管理当中。通过资产优化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效能,进而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产优化配置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的优化配置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也日趋明显。在社会资源共享的理念下,高校在图书借阅、场地共建、设施共用方面首先实现了资源共享,表现出了资产优化配置的优越性,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丰收。

高校资产优化配置的目的,在于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收益水平,进而推动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

1资产优化配置的社会效益

资产优化配置的社会效益,在高校的资产管理当中,表现为资产的配置与教学任务或科研任务相适应,能够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配置的有效性,使科学发展观得到贯彻落实。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的优化配置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校的作用和责任也突显了出来。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之下,高校作为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排头兵,要实现这三个创新,首先要保障教学、科研和文化对资产的需求,在资产配置上实现优化配置。

1.1资产优化配置在教学方面的社会效益。教育职能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发挥高校的教育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神圣职责。资产优化配置,首先,要保障教学任务对资产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资产供应,这是资产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观得到贯彻落实的体现。

资产的优化配置,必须体现资产配置的一线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原则。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教学、实验和实训的需要,资产配置只有充分保障了这种需要,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发挥最佳示教作用,取得良好教学成效。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对教育资源的充分享受,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充分运用,社会对人才的认可和肯定,是资产优化配置在教学方面的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

1.2资产优化配置在科研方面的社会效益。科研工作是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的任务之一,在发挥高等教育职能的同时,高校在科研方面也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资产的优化配置在高校资产管理当中,首先要考虑科研工作对资产的需求。科研工作,在科技创新和学术创新等方面的成果,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科研工作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和学术创新的载体,对资产的需求是必要的。只有保障了这种需求,才能发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作用;才能更好、更多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才能发挥资产优化配置在科研方面的社会效益。

1.3资产优化配置在文化方面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目标下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高校处于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最前沿,肩负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高校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完成这个使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障文化发展与繁荣对资产的需求,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与繁荣。资产的优化配置,在规范、科学和精细管理的目标下,突出配置的优先性、重要性和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高校资产管理,能够保障教育职能、科研职能和文化职能的充分发挥,就能够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优化配置,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资产优化配置的经济效益

资产优化配置的目的,在于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利用率和收益水平,避免低效率和资产闲置浪费。高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管好、用好、维护好和保全好国有资产,保证其保值、增值和完好,是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和利用率,避免低效率和资产闲置浪费,体现了高校资产管理优化配置的经济效益。

2.1资产优化配置的利用率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规模也在成倍增长。如何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发挥资产优化配置的科学化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是关键。现阶段,有限的经济能力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规模的扩大对资产的需求。只有充分利用有限的购买力满足一线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项目对资产的需求,保重点,缓辅项,才能实现资产配置的有效性和管理的优化配置。

充分掌握各部门资产的使用管理状况,把利用率低和闲置的资产调配到需要的部门,防止重复和无效购置,本身就是资产利用率的一种提高。资产的有效配置和优化配置,对资金的节约和资产的高效利用,挖掘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2资产优化配置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推动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开创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新特色,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资产配置在社会和高校之间的优化配置,挖掘了资产潜在的经济效益。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变,给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一方面,高校的实训设备和设施,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可以与企业共享,发挥它的生产加工余能潜在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高校没有经济能力购置实训设备的情况下,可以与合作企业共享企业的生产设备,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无疑是一种资金节约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推动资产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是当前资产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推进高校资产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收益水平,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必须在资产管理的效益方面下功夫。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必须紧紧围绕高校的教育职能、科研职能和文化职能,提供有力的资产保障,使教育者能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得到应有的教育;使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科研成果转化为更多生产力服务社会;使文化活动有创新、有活力,富于时代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种资产配置的有效性,是高校资产优化配置的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提高资产利用率,防止资产闲置和浪费,进一步挖掘资产潜力,提高资产收益水平,是资产管理优化配置经济效益的体现。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认识到资产优化配置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突显出来,将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