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入词入境

彭若琴(瑞安市北龙乡学校,浙江温州325200)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因此语文学习不通过这个中介,不透过这件“衣裳”—词句,人们就没有办法触摸包裹在衣裳里面的事物和思想;其次,它是由词语自身的价值所决定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而且能够表达情意的词语构成的,可以说,词是构成所有文章的“材料”,没有对字词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就没有对篇章乃至整部作品的理解。所以,对词语的理解,《新课标》在不同学段提出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不断变化、提升的要求,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如:第一学段对词语理解方面的要求是“综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而到了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我们理解语言的意义,学习语法的规律,都是以词为单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和句的训练应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因而,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要抓好词语教学,提高词语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促进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教材分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我们会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都团结在祖国的大家庭里。无论是令人向往的北京,还是遥远的台湾岛;无论是美丽的西双版纳,还是瓜果飘香的葡萄沟,都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让我们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北京亮起来了》一文中当太阳的光芒隐去,夜幕刚刚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看不到边,望不到头;各种色彩的光交相辉映,把北京变成了一座不夜城。北京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文中的好词佳句像华美的灯饰一样,把北京描写的那么明亮,那么辉煌……让人久久回味于词句中,产生对北京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1.通过游戏的形式,使本课的字、词、句、篇得到巩固

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有感情地读文是重点。在本课的设计中,重点考虑了这方面,并且将识字、巩固读词、有感情读文与自我展示,巧妙地融合在计算机操作中,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效整合,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利用“实物演示、图片感知、激活生活经验”等方法指导

第一学段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处于优势,他们学习知识大多从兴趣出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针对这一学龄段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词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词用词,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开始上课就出示多媒体图片:白天的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一幅幅美图学生欣赏的有滋有味,这些北京的标志性建筑让学生宛如置身于这古老又繁华的大都市。

教师: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你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北京天安门吗?

一听完提问学生就踊跃举手发言。

生1:我见过,我见过,天安门前有升旗仪式的!

生2:老师,老师,我在电视里看到过故宫,那里是以前的皇帝住的!

学生们激动的讨论着,表达出关于北京他们所知道的一切。这时候让学生思考这些景物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一下这篇课文。听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大声读往往能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让学生竖起耳朵聆听,有更大的思考空间。读完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并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请同学们听一段老华侨的录音:内容是说说七十年代的北京城夜景,当时,一到晚上,商店关门,街上没有霓虹灯,道路很黑,街上的车辆也很少。然后老华侨听说祖国改革开放后,变化很大,但是自己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亲自回来看看,他特别想知道现在的北京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谁愿意当讲解员给老华侨介绍介绍?

出示图片,结合图片体会词语在句中含义。

1.“川流不息”、灯光闪烁”在句子“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中的含义。

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的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

挂图形象直观的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一起读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选取一个词语来说一说。低年段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较弱,借助生动的插图,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发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彩虹”、“犹如”在句子“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中的含义。

彩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把立交桥比作彩虹能很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很快接受这个比喻。学生初遇“犹如”这个词可能很难理解,就拿出它的近义词“好像”,请学生用“好像”造一个句子,然后把“好像”替换成“犹如”说一说,再把“好像”放入原句中,这时候学生就能明白“犹如”与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时,可以参考插图、可以结合图片、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教学软件及时让学生们欣赏那迷人的夜景,感受北京之夜的辉煌与亮丽,通过对句子的逐句朗读与理解,达到词语积累的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北京夜晚犹如“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光彩夺目。

1.创设情景,提升学生的直观感悟

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了夜晚的北京城灯光闪耀,绚丽多彩。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绚丽的夜景,词句非常优美。但是这一切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很陌生,只能从电视里见过,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为主,怎样让每一个优美的词句都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例如:在理解“金碧辉煌”“灯光闪烁的汽车,像银河从天而降”“夜晚的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焕然一新”等词句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并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的课件去让学生直观理解词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理解、感受长安街美景时,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仿佛不是置身于课堂,而是在美丽的长安街上流连忘返,使教学达到了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2.情景阅读中的词语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本节课开始的初读,到重点段落的研读,最后对课文的美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与词语学习的兴趣,在阅读中训练学生的理解、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抓重点词句的理解,适当地引导学生感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