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思想品德学习兴趣的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学习兴趣的激发

赵东恒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都康乡初级中学赵东恒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多样教学手段,激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尝试,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由被动地“要我学”转变为快乐地“我要学”,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发新课程思想品德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师的绝对权威者为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变教师知识的罐输者为学生学习的自主者;唯有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地“要我学”转变为快乐地“我要学”,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1巧设导入,引人入胜,激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新课导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歌曲导入、典故导入、典型案例导入、小品表演导入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路,他们就可能怀着期待的心理,兴趣盎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2选用案例,贴近学生,培养兴趣

如果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没有结合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进行教学,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学生就会认为这门学科毫无用处。于是产生厌倦的学习情绪,甚至放弃学科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常闻乐道的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明辨是非曲直,提高思想品德的育人功能。唯有如此,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感觉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才会乐在其中学。

3关注时政,热点追踪,调动兴趣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所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与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在对新闻热点的捕捉中,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借用故事,体验道德,诱发兴趣

根据教材的需要,可以讲述一些故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体验道德”时,可以讲述现实生活中“最美的妈妈”、“最美的教师”、“最美司机”等感人的故事,从而产生丰富的道德体验和感受,进而认识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以及对正义、善良和道德的追求,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5巧设疑问,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新”、“奇”、“精”、“巧”立意新颖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培养学生的逆向性思维。例如,思想品德课上,同学们就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状况和如何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展开讨论,同学甲认为: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外来技术的引进。同学乙认为:我们主要应依靠自主创新。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这类问题既可以赞成甲的观点也可以赞成乙的观点。赞成甲的观点,其理论依据是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赞成乙的观点,就从创新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去说明。在训练学生多角度、多向度思维的同时,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6运用多媒体,激发情趣,引发兴趣

在过去,教师一言堂,上课教师讲空道理,要求学生在文中划知识要点,强迫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别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作辅助,学生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且在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是抽象模糊的。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也逐渐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应用多媒体教学代替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觉得上课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7注重课堂,活动课外,体验兴趣

思想品德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活动中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是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在家里,鼓励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社会,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事业的劳动。如,回收废旧电池、清除街道上的“牛皮癣”等。通过活动课,不仅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热爱劳动的习惯,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在为他人为社会付出艰辛的同时所收获到的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只要我们用心探索、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新方法,激发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强烈欲望,就能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有成效,更加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时代特点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