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师心理健康改善的途径———提升职业幸福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职校教师心理健康改善的途径———提升职业幸福感

杨定军

杨定军(仪征技师学院,江苏扬州211400)

摘要:在职业教育质量分析中,往往会忽视教师群的心理健康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反映出来的疲劳和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指导教师提高职业幸福感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理健康;职校教师;幸福感

一、职业幸福感的时代变迁

在职业教育质量若干影响因素分析中,教师的心理健康因素往往会被忽视。为改善职校教师的压力和心理亚健康状态,需要多渠道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满足、实现职业理想和自身和谐发展的一种持续快乐体验。

曾阅读过一篇《口述:60年教师幸福感的变化》的文章,记录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幸福感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整个教育大背景的改变,悄然无息发生的变化:

50年代的教师幸福感是5分(满分),一年省下来的薪水,只够回老家一趟,师生关系纯粹深厚。平时的压力来自于升学率。爱心是教师的标准,有了爱心才不会伤害各种心灵,千方百计想要教育好孩子们。

60年代的教师幸福感是5分,虽然仍有很多教师在文革中被批斗,但是国家开始提高教师的待遇。教师普遍认为教室是个神圣的地方,无论个人情绪如何糟糕,走上讲台教师就必须为人师表。压力来自于教学手段赶不上科技的进步,高考政策仍是紧箍咒,“重教”未必“尊师”,功利化社会风气使然。作为一个教师,热爱每一个孩子,有思想、有学问、有正义感,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承担。

70年代的教师幸福感是4分,知青上山下乡,最吃香的工作就是到工厂当工人,阴差阳错才做教师,多为代课教师然后转正。学生对教师特别有感情,即使挨批评对教师还是很敬畏,教师经常家访或者让家长写家务记录。教师每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并无太多精力投入教学研究。

80年代的教师幸福感是4分,精神感觉还算幸福,物质上稍嫌不足。学生和家长被高考指挥棒操纵想法设法择校学习,家庭教育欠缺社会责任感,教师对学生们何形式的批评或者惩罚都被家长指责有体罚之嫌,师生之间丧失应有的平等与尊重。

90年代的教师幸福感是4分,这是一个对教学方法挑战的年代,百家讲坛、课程改革,教师的标准调整为:幽默、民主、爱生。压力来自于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工资待遇有所提高,但社会地位却在下降,人们只看到教师的收益却看不到他们的辛苦,家长们忙于自己的工作,缺乏与小孩的沟通,也拎不清社会、家庭、学校的角色责任,学生的任何问题都让教师买单。

21世纪以后的教师幸福指数3分,教师职业被定义成服务业,教师地位更低,难以与家长和学生进行真诚平等对话。薪水虽涨却赶不上物价飞涨,各种验收、论文发表、轮岗支教……让教师们渴望“下岗”,到高校或者企业“回炉”学习。学生们欠缺宽容、分享与感恩,教师们任何精心设计的备课都无法吸引埋头“苦读”手机电子书的学生。

二、提升职业幸福感的要素

目前,职校学生因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等诸多因素更加降低了职校教师的幸福指数。经过研究,笔者认为下列要素可以提升教师们的职业幸福感:

1.关系融洽的工作集体

教师的人际关系应具有平等性、持久性和目标一致性。保持工作集体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让教师们在交流中调节压力和情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教师职业是具有奉献精神的职业,教师对劳动报酬的期待不完全是薪水,更多来自于学生对教师的真挚感情。学生的进步成长体现教师的价值和教育生命的延续,教师通过给予学生知识使之提高技能而体验职业幸福感。

3.社会、家庭和领导的支持与肯定

支持与肯定反映学校和社会公众对教师工作的认可程度,领导认可教师才能有机会进步;得到家长的信任与尊重,说明自己的辛苦劳动确实促进了学生的进步,真切感到存在价值。

4.工作和工资的稳定

职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同水平薪酬,社会重视技术人才,职业教师受青睐,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建议

1.职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首先,教师要能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充分张扬个性,肯定自己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幸福。其次,教师要自我超越,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2.学校要多措施改善集体氛围

教育管理者要采取措施,让职校教师通过各种平台发挥特长,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管理,得到平等提升与锻炼的机会;积极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氛围,将学校前景与教师沟通,让所有教师成为实现统一目标的自愿追求者;组织活动创造教师与领导间的平等、透明对话,增强教师归属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校组织凝聚力。

3.社会要提升对职校教师的信任与合理期望

职业教育更期望家长对子女的关注以及青春期的沟通,无论是升学还是技能提高,都应该对教师的教育形式抱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和支持;当然对教师的期待也应该合理,教师会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关怀和帮助每一位学生,把校园意外和学习退步等问题都推脱到教师身上也是不可取的。

教师是份良心职业,教育是项心灵工程。常云:阳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朝气蓬勃的学生。教师的幸福是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