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辅导员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1

高职高专辅导员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思考

张建伟

黑龙江大庆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庆163312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高职高专辅导员人才素质培养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职业素质认可度。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人才素质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整体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努力造就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学生走向社会、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树立了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

1.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辅导员采取有效方式,使学生明确天才就是勤奋加汗水,先天素质是前提、可能性,后天习得素质是主导,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其个性品质是关键。例如,利用积累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了“班级护理专业技能比赛”,反复帮助指导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并模拟技能大赛的赛场环境及程序进行评比,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的技能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2.科学合理的运用时间。辅导员应指导学生科学的运筹时间,合理安排并善于管理时间,将要做的事情分轻重缓急,达到用较少的时间做较多的事情的目的。

3.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辅导员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要求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要求班级学习委员定期检查课堂笔记的记录情况,对优秀课堂笔记进行宣传栏展示,促进了班级的学风建设。

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

1.抓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员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及职业素质能力,帮助学生制定适合未来发展的人生目标,树立职业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的人才需求形势。

2.围绕实习就业召开主题班会。例如,相继以“面对实习生活你准备好了吗”和“生存、生活、生命”以及“创业、就业、择业”为主题开展班会,每一次班会上学生们都能够紧紧围绕“工作”、“沟通”、“礼仪”、“人际”、“奋斗”这几个贴近生活的话题进行精彩演绎,在庄重与诙谐中憧憬未来、思考人生,班会后学生们各自写下了体会与感受,为学生顺利走向实习岗位奠定了基础。

3.积极开展育人讲座活动。辅导员应积极组织开展育人讲座活动,鼓励学生也积极的参与进来,将原有的“坐着听”变为“站着讲”,不断创新学生人才培养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鼓励学生走进第二课堂。辅导员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培养2-3项特长,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兴趣爱好及个性特长得到全面培养和充分发展。

2.引导学生参加社团。辅导员应引导学生参加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在文学、口才、写作、表演等方面的素质培养搭建展示自我和释放个性的舞台。

3.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沙龙。辅导员结合专业教育实际,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沙龙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前沿知识讨论、专题讲座、专业技能培训、实践参观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

4.推出精品校园活动。为了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分阶段推出了“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风采大赛、“承梦杯”辩论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校园啦啦操大赛、共青团知识竞赛等系列校园活动,提高学生文化思想和精神素养,使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加强了对学生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

四、创新素质培养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注重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以培养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为目标,以学生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生活特点和成长需要出发,结合特色校园文化、多元教育方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践行养成教育60件事,完成学校制定的《养成教育手册》,促进学生将感性认识不断升华到理性认识。

2.开展阶段性主题教育活动。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的全面实施,促使学生自觉养成了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

3.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为了加强文化熏陶,辅导员应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宿舍文化活动,通过在新生中签订“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承诺书”、开展《践行日常行为规范?做文明大学生》讲座、内务整理大赛,优秀寝室及星级寝室评选等系列活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同时建立了生活委员网络工作群,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4.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心理排查及测评工作,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台账;开展心理健康拓展训练,举办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互动、游戏、讲座、赠送书签及幸运星等系列活动,搭建学生素质提升平台,全面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团队意识,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