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问题设计现状及教学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高中生物课堂问题设计现状及教学建议

李京

李京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0037

新课改的实施,让更多的一线教师们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要想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帮助教师更好地发展和成长,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中生物课堂问题设计的现状

1.重数量不重质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频繁地抛出问题,使得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从表面看,课堂气氛似乎很热烈,而仔细分析提出的问题质量,往往抽象而随意,缺乏科学性,大多是“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认知问题,偏重记忆层面,开放性问题过少,这些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内容不重形式。提问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引导教学,在兼顾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考虑提问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过分重视提问的内容,即“问什么”,而忽视了“怎么问”,提问的形式非常单一,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且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提问的机会很少。这很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3.重预设不重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提出的问题都会有一个预设的答案。当学生生成的答案和预设的答案不同时,很多教师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启发学生,目的是让学生逐步逼近教师期待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提问。有时学生虽然知道了“标准答案”,但是疑问还在,下次遇见同样的问题还是会错。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误区“借题发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1]

二、有关优化高中生物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些建议

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效果。

结合前文的研究,本文对高中生物课堂问题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1.问题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呼吁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应该从学生角度,因人施问,分析哪些问题可能是学生心中的疑惑,哪些是学生已了然于胸的,使尽可能多的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课堂提问中,实现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共同发展。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的性。一堂成功的课,教师一定清楚地知道这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设计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不仅要考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让问题设计为课堂教学服务。

3.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设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高质量的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深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老师的问是为了让学生问,几个学生问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问,这样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4.问题的设计要有适度、适时、适量。适度,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那怎样的提问才算是适度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即: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取得了成果,能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2]

适时,教师要注意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适量,就是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

5.问题设计应具有趣味性。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从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来提问,让学生质疑争论,促使学生的深入思考。

6.问题设计应具有灵活性。备课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并进行初步的预设。虽然教师在备课时要“备问题”,但是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的主体,在课堂上,他们随时会说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这是任何一个教师不能完全预测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随机应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改变问题的深度和提问方式,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作铺垫。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提问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价值。[3]

7.问题设计应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去探究。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活起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

参考文献

[1]尹瑞丹浅谈生物学课堂提问“低效”的原因及对策.教育研究,2010,(6):52。

[2]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基础教育研究,2006,(9),17。

[3]刘求清生物课堂提问设计的初步研究.生物学通报,1985,(11):30。

[4]张婷婷生物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生物教学设计,2008,(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