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之中显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枯燥”之中显精彩

吴光旭

——以《IT新城》为例谈数据资料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吴光旭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325200

一、案例背景

2012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区域地理的内容,而且每课时的容量比以往更大。在新形势下,如何实行有效教学成为摆在老师们面前的新课题。

2012年12月20日,在我校举行了一次市学区联片教研活动。笔者承担了其中一节公开课《IT新城:班加罗尔》。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多轮的磨课,最后的定稿终于出炉。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天上课师生互动良好,预设目标充分达成,并给学生留下了课外探究的空间,得到与会老师的充分肯定。区域地理内容有着自身的知识逻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各种相关的地理教学素材作为呈现知识的载体。本节课笔者使用了较多的地理数据资料,于是决定以此为素材,撰写案例,总结反思,以抒发这次教研活动对个人专业成长的触动与激励。

二、案例描述与反思

1.描述: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表现

趁着用第六感装置视频激发的惊叹声,笔者让学生归纳了班加罗尔的城市特色,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课第一个重点问题:“班加罗尔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表现在哪里?”

笔者为学生依次呈现了一下几则信息产业发展的数据资料:

资料一:2008年底,印度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达220万人。其中35%的IT人才都在班加罗尔工作。

——《列国志·印度》

资料二:全世界大约有75家等级最高的软件研发企业,其中有将近30个在班加罗尔。

——百度百科

资料三:共有131家国际知名IT公司在班加罗尔设立了研发中心,便于与印度合作。(附有微软、英特尔、惠普公司商标)

——百度百科

资料四: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200多家把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业务交给印度的软件公司,而这些公司有很大一部分坐落在班加罗尔。

——摘编自教材

对其中的关键数据用对比颜色突出显示。

师:根据资料一,请说说你的理解。

生:班加罗尔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很多。

师:很好,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材料中说到有220万人,其中35%在班加罗尔。

师:看来你是根据材料中的数据来回答。你抓住了关键信息!回答材料题就要做到“围绕问题,把握角度,找关键词”。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解读另外两则资料。

生:资料二、三说明班加罗尔著名企业很多。

师:开始会运用了,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班加罗尔优质企业众多。

此处笔者还播放了一个有关Infosys(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的视频,其中有关员工与公司年收入的数据、公司的工作环境以及在印度的地位等方面给学生以强烈的听觉与视觉的冲击。

反思:文本解读能力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要求能力之一。本次课堂教学的主要着眼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笔者增选的主要是一系列数据资料。事实上,数据虽然枯燥,但是它能非常清晰地反映地理现象的特点与变化,有很强的说服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本解读要注重方法指导,笔者在学生答出第一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归纳。在此基础上,再去解读其他资料,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2.描述:自然环境特点

师:请大家看班加罗尔的气温降水量图,归纳其气候特点。

生:全年气候温和,有明显的旱雨季。

师:你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请结合其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生:降水集中在7-10月,总量不是很多,也不少;一年中气温都在20°左右;

师:看地图,同为热带季风气候,孟买与班加罗尔哪个城市更接近赤道?

生:班加罗尔。

师:(出示孟买气温降水图)对比两者气温曲线图,哪个城市年平均气温更高?

生:孟买。

师: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学生们稍稍思考,一会儿就有学生说出是这里海拔高的缘故。于是笔者就出示《印度地形图》,估算班加罗尔的海拔高度。学生根据分层设色的数据,可以估算出班加罗尔的海拔约为900米。

反思:气温降水图的解读是学习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的必备技能。根据气温高低、降水量多少及其月际变化规律可以归纳该区域的气候特征,从而加深对该区气候类型的理解。但这里增加了与孟买的比较,并且制造了思维冲突:即纬度位置更低的班加罗尔气温反而更低,这究竟是为什么?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思考之后,再出示地形图,让学生从中找到原因。这既巩固了学生利用地图的基本要素阅读地图的技能,又使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其实是相互影响的。

3.描述: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

师:班加罗尔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请结合课本,阅读资料回答。(出示以下数据资料)

资料一:IT业的强劲发展为班加罗尔积聚了财富。

资料二:印度IT业从业人数。

印度2009年IT业创造的产值为620亿美元,而班加罗尔在其中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

——百度百科

生:促进印度和班加罗尔经济的发展。

生:增加就业机会。

反思:此处呈现给学生的是印度和班加罗尔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两则资料从产值、就业等不同角度反映了班加罗尔的信息产业对印度发展的贡献。印度IT业从业人数的数据显示了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由于印度近1/3的IT人才在班加罗尔工作,因而资料二是有效的。有了文本资料,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依托。大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结论的填充,而是主动去解读材料、构建新的知识图式,并能不断从中发现解读的路径。

4.描述:中印信息产业的对比

师: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都是发展中国家,也都是金砖国家。但是在IT业上的发展却有很大不同。看资料,对于这一类图表,我们应该怎么解读?

(为学生呈现《2001-2008年中国、印度软件出口额对比图》及问题)

谁能说一说方法?

2001-2008年两国软件出口数据对比反映了什么?

生:根据颜色看柱状图高低。(学生的回答往往比较口语化,但意思基本正确)

师:好的,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看图也要先看标题。我们可以把解读顺序它归纳为“看标题,识图例,读数据”。结论是什么?

生:近几年中印两国在软件出口领域的差距在逐年拉大。

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有助于给中国的发展提供经验与教训。进行中印对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印度信息产业的认识,也为后面的知识运用打下基础。追加的下一个环节“寻找中国的班加罗尔——中国怎样才能打造一个班加罗尔式的城市,以更好地参与世界经济的合作与竞争?”就是体现中国对印度班加罗尔发展模式的合理借鉴。数据资料的形式异于前例,为柱状统计图,意在提高学生解读不同类型资料的能力。

三、总体反思

1.地理数据的分类

地理数据可分为自然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在自然条件的教学中,本身就要用到很多方面的数据。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这些数据往往直接来自地图。本课时采用的自然地理数据主要有班加罗尔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地形的数据。在区域人文特色的教学中,就会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包括班加罗尔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表现与影响、中印信息产业对比等方面的数据。

2.地理数据的采集

(1)从教学目标出发采集。首先,教学内容与素材的选择要为教学目标服务。素材再好,如果与教学目标匹配度不高,就不必采用,否则就是舍本逐末。本课时教学中,一开始笔者使用亚洲政区图以落实印度与中国的位置关系,但是这在本课时中不是重点,故而弃之。其次,可以对教学目标细化,形成问题,围绕问题去收集资料。比如在中印信息产业对比环节,笔者选取了《2001-2008年中国、印度软件出口额对比图》与《2003-2008年中国、印度软件人才总量对比图》,因为软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能力。

(2)从权威媒体机构采集。要想让数据有说服力,数据自身尽量做到要客观、准确而完备。从权威媒体中采集的资料相对更专业、更科学。比如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来自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影像地图、专题地图等),来自于互联网的有关共享数据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获取数据资料的主要来源。比如本课时中,数据来源主要有专业地图、图书《列国志·印度》、百度百科、互联网共享资料等。

3.地理数据的使用

(1)围绕问题简化数据材料。从学情来看,课堂上学生除了阅读课文外,还要看补充材料,如果材料中的冗余信息过多,必然增加学生不必要的阅读量与信息提取的难度,会浪费宝贵时间。有了组内蔡老师的建议,经过斟酌,笔者对所选资料进行适当删改,保留主干信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了学生解读材料的意愿。

(2)归纳方法解析数据材料。解读含有数据的文献资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学生必备的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解读方法的指导会让学生事半功倍。本课时中笔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材料,与学生一起归纳了相应的解读方法。比如:阅读分成设色地形图时,可以根据区域颜色比对图例中的陆高海深数据表,确定海拔,并对读图的一般步骤加以总结。读懂地图三要素,确定位置,找信息等。至于其他类型的数据资料的解读方法,如前所述,不再重复。

数据是枯燥的,但是数据背后反映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却是鲜活的。我们所要做的是要对之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呈现,并加以有效地解读。

参考文献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