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美学修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1

论教师的美学修养

陈婧

陈婧四川省青川中学校628199

摘要:在现代社会,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先进的适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坚持对美的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充实。持之以恒,深化审美意识,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具有审美价值和美育功能的完美形象,才能够在培养学生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关键词:教师美学修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体制的深刻变化,也为了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式,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只有具备良好美学修养的人,才能做好美育工作;只有播撒美的种子,才能开出美的花朵;只有心灵美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美好品德的学生。

一、教师的美学修养必不可少

1.以美育人的重要意义。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中,美育对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接班人有重要的意义。有一位伟人说过,不懂得爱美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也少不了对全民进行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思想政治、道德情操等素质教育,而美育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一种最根本的人的生命的素质教育。总之,美育无论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培养青少年学生会审美做人,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的哪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美育人不仅是学校教育最根本的素质教育,而且是语文、政治等学科教学的灵魂和统率。

2.美贯注于学校课堂之中。美是教育的灵魂,其灵气渗透在教育活动的整体过程中,赋予教育以鲜活力。教育一旦审美化,德育不再是道德的生硬灌输,而是求美人格的培育;智育不再是知识的枯燥传授,而是情、理统一的创新思维的教育;体育不再是身体的乏味锻炼,而是健美体格和健康心态的养成;劳动教育不再是单纯劳动技能的训练,而是在劳动过程与综合实践中得到愉悦的体验和感悟。

二、教师美学修养的体现

1.教师要以有德为美。师德,树人之根,立师之本。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需要很高的道德修养。有个通俗而恰当的说法:“教师吃的是良心饭。”“良心”不是一个简单的、不确定的概念,而是教师所具备的价值观和全部行为规范的总和。从这个观点出发,师德建设就是塑造教师灵魂的过程,它关注的是教师的思想态度、生活方式和工作能力。

2.教师的仪表美、行为美。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的外表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他的形象会影响一个群体——学生,教师的仪表穿戴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印象。教师的仪表穿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学生们模仿的对象,一位穿戴邋遢、不修边幅的教师很难引发对美的共鸣;相反,过分注重打扮,穿着赶“时髦”,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美的理解错位。只有穿戴得体、整洁美观不落俗套,才会给学生以美的感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仪表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注重言行美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情节。

3.教师的语言美。教师的语言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尽管现代教学手段日趋先进化、多样化,但都难以取代教师讲授这一基本的教学形式。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是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力求准确、生动,深入浅出,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在讲述故事人物、情节、事例时惟妙惟肖,形神飞扬;而阐发概念、讲述时政时哲理蕴藉,耐人寻味。做到时而霏霏细雨,沁人心田;时而慷慨激昂,催人醒悟;时而将人带入苍茫壮阔或者景色旖旎的境界;时而将人引入变幻莫测、深奥无比的科学领域。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语言,一定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三、如何培养教师的美学修养

1.塑造美的形象。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可随时向学生传达期待、失望、信任、肯定等信息,这对调控整个课堂秩序非常有利。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练习。课堂操作要干净利落,做到标准无误。

2.培养美的情感。情感,是一种极富活动力的生命形式,以情动人是思想工作中心理交融的催化剂。古人云:“情不深,则不以惊心动魄。”美好的情感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真,二是善。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只有善良的心声才能培养出美好的品格。真和善的和谐统一就是美。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启迪陶冶学生,使他们感知真、善、美,成为“四有”新人。

3.教师要追求人格的完美。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行为美主要体现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上。教师的一举一动,很受学生的关注。因此,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要注意从坐、立、行做起,时刻端正自己的行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辅导,都要率先垂范。这样,你的行为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远远高于你所说的,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来自你的言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