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林强

东平高级中学山东东平27150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衰微的过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

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本课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难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导学案。

四、教法简介

情境教学法、历史对比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过渡。

回忆文化创新的作用。

2.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播放视频《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宣传片》

导语:提出设问:该宣传片拍摄了中国的哪些文化精粹?为什么要在宣传片中拍摄这些文化精粹?你看完该片后有什么感受?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境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3.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

多媒体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发展比较

问题探究:我们中华文明究竟具有怎么样的特色,它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之间的命运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呢?

设计目的: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观点,得出结论,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并引出第一个教学内容:只有中华文化走过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1)古代辉煌的历程。多媒体展示: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及其影响与作用。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设计目的: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所以让学生通过填表从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中来领悟这一特征,同时培养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

多媒体播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片段。探究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你认为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必要性有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节目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并引出第二个教学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证之一汉字。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意义: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比一比: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你能一口气说出多少本史书名称?

探究问题:从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我们能发现我国史书典籍有什么特点?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见证之二史书典籍。地位:是中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设计意图:还是要让学生在感悟、思考中领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进一步突出重点。

第三部分

多媒体播放: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探究问题:①回顾历史——认识文化衰微与国家衰落之间的关系。②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请畅谈实现“文化强国梦”的意义和途径。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多媒体展示:面对国家衰落,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的探索历程。

总结:鸦片战争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冲击,却应对乏力。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求索,理想总不能实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给合,从而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中华文化也从衰微走向重振。

你说我说:根据上述材料就“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谈谈感想,分组讨论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进一步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