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使用教材,激发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1

灵活使用教材,激发创新思维

康瑞

黑龙江省鸡西市师范附属小学158100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学生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内容。为此,我运用“画图”“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我将高年级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小电影、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室里播放,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问这问那,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讲解变得形象有趣。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春游》《未来世界》《我们的校园》《美丽的家园》等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针对学生化繁为简

给一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键盘上的字母都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

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先读一些少年电脑报上的科幻文章吸引他们,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吸引学生。接下来就开始讲计算机的组成了。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2+3=?”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像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像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

记得在一次“画图”课上,我想让学生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于是,我先让学生看一幅图(带有月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是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的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成了。这便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待问题,能发表自己具有独特性的观点。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大家都跃跃欲试。借此,我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的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叉,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的创造思维萌发以后,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拨和保持它的热情,然后就是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创造的喜悦与快乐了。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并不断改进它,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资源,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学习内容的全部,有的学习内容要生活化,要增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灵活调配,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