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心”出发——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一切从“心”出发——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有效性

谢攀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兴华中学528303

摘要: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同于常规学科,是以学生参与和体验为主。教师要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需要从选题、师生关系、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上下功夫。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师学生

中学生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期,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与较强的能力,更需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为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为他们日后幸福人生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我们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肩负着神圣而重要的使命。

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呢?我认为一切应从“心”出发,下面就这一观点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关注身心,投其所好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选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需要,投其所好。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因此,初中心理活动课要关注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切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且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活动课感兴趣,从而使心理健康活动课起到良好的效果。

初中的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会有不同的情绪,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需求,投其所好,才能让心理健康活动课更加有效。

二、师生一心,事半功倍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力,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一心是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关键。在心理健康活动课里,学生没有分数的压力、没有作业的纷扰,我本着服务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真诚对待他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站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中央。我还会主动学习他们的语言系统,掌握当下的网络语言;我会翻阅学生喜欢看的各类书籍,跟随学生听各种流行音乐……我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进他们的世界里,赢取了学生的认可。我们师生一心,无形之中提高了我的教育力,让我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助力用心,形式新颖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感、互动的过程,我们必须绞尽脑汁备课,采用新颖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助力心理健康活动课之花尽情绽放。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地走近老师,走进课堂。组织活动、故事分享、看小视频、听歌、开展心理剧、角色扮演、推介电影等都是让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形式。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让学生玩游戏的形式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助多媒体一体化的先进设备,也是提高心理课堂效率的一种手段。我们制作的课件,鲜活、生动、直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抖音寻找最热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共鸣,通过寻找名人案例直入学生内心,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音乐可以让你放松心情,在轻松柔美的音乐的催化下,人会把埋藏在心里的很多话说了出来,心理学里有一种音乐疗法,是指与其他心理治疗技术相配合的音乐疗法,将音乐作为非言语的交流工具,对心理治疗起辅助作用。因此,在课堂中,我经常运用音乐来温馨课堂的气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良好的环境。

四、情景育心,注重分享

教师要真正将心理课上好、上到位,必须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触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同时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分享,让学生的内心感悟更加深刻。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隐蔽的、是复杂的,我们的心理健康课必须创设情景,让他们融入其中,大胆分享自己的看法。

课堂上除了情境育心,还要注重分享。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在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让学生看清自己,让学生有所顿悟。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心理健康活动课,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更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想把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出“心理味”,需要心理教师成为一个有心人、用心人。只有用心地收集资料、设计活动,结合学生的生长规律,才能设计出“走心”的课程,一切从“心”出发,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郑雪王玲编著《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

[2]雷雳编著《初中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吴增强编《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