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打造国际生态学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打造国际生态学校

丁绍旭邓炳富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北关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丁绍旭邓炳富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北关小学655000

学校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阵地,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植入校园,是当代教育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校园绿色教育系列活动,增强了师生参与绿色生态校园创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了环保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北关小学位于珠江源头第一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创建于1961年7月,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浓郁文化积淀和丰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传统的名校。学校分为“一校三点”(校本部、新校区、分校),现有6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93人,在职教职工177人。学校着力建设绿色校园,优化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学校生态文化。

一、将生态文明教育融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1.融生态文明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学校各学科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挖掘教材相关内容,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如语文教学适时讲一些与课文相关,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环保事件。数学应用题教学时,融入一些日常生活中节约、环保的要素等。由语文、科学、社会等学科为全校教师提供“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观摩研究课,为生态文明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提供了研究范例和平台。相互学习,共同研究,生态文明教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2.融生态文明教育于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利用“植树节”开展植树节常识宣传、为班级添绿和为校园护绿;利用“世界地球日”,组织题为“保护自然,从我做起”的环保知识讲座;利用“环境日”组织题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教育讲座。

3.融生态文明教育于班队活动中。各班(中队)结合“6·5”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纪念日,由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组织开展主题班队活动。

4.融生态文明教育于课外活动中。利用春、秋游组织学生到寥廓山、玉林公园、翠山、朗目山等风光秀丽的景点游览,进行环境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教育、环保、政府部门组织的有关环境教育活动,通过环保知识竞赛、征文、绘画、科技制作、文艺演出等课外活动,提高环保实践能力。

5.融生态文明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政府部门“创建文明城”“创建园林城”“提升人居环境”活动;参加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监督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

融生态文明教育于家庭教育活动中。通过学生回家宣传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工作,再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有关生态文明知识,同时激励家长做好子女的榜样,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二、抓好环境建设,打造生态绿色校园

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结合学校实际,绿地布局合理,校园成了四季长青、月月飘香的花园。教室采用学生白带盆花、盆景进行个性化装点,开辟生物角专栏,增加绿色,增强学生美化环境的意识。

创设环境教育宣传栏,张贴“保护环境、爱我校园”等宣传标语,组织学生动手参与美化、净化校园劳动;校内实行袋装垃圾投放制,垃圾桶加盖,垃圾每天清运一次;临街教学楼加装隔音玻璃,学生上下楼梯要求慢步轻声,有效控制了噪声源。

三、科学管理,统筹安排,杜绝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校对设施、设备、财物在内的各种资源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规范管理,厉行节约,重复利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师生不浪费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师生的共识。回收废纸多使用再生纸、拒用一次性餐具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四、注重文化,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创建成果硕果累累

我校不满足于环境教育层面,而是继续丰富绿色的内涵,上升到人文、文化的高度去理解和审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我们认为,“绿色”象征了自然、和谐、人文和民主。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

五、生态文明教育效果显著,促进学校各项工作

学校通过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打造绿色生态校园,教师和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走进校园,仿佛进入花园,教师在校园里辛勤工作,学生在校园里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创新”学校等19项全国奖励(荣誉),荣获省“绿色学校”、省“文明单位”等22项省级奖励(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