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下植物药用兴趣社团的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1

生态教育下植物药用兴趣社团的开展

绽法法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731799

摘要: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学习容易受兴趣、情感、意志和动机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影响。为此我们努力尝试让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建立植物药用兴趣社团,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完美的解释,使课本知识立体化、感性化,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社团植物药用植物标本

在素质教育的倡导及摸索实践中,我们学校进一步提出生态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校是花园,不是工厂;教师是园丁,不是工人;学生是幼苗,不是铸件。”我校生物组老师积极建立组织了植物药用兴趣社团,通过制作植物标本,了解植物在药理方面的知识来吸引学生,让其掌握在课本中没有但在生活中很实用的知识,实现做一个小小的“中医”的愿望。

一、社团的发展——打出广告,吸引学生

既然是兴趣小组,要以学生自愿,感兴趣为前提。为吸引学生,在招收社团成员时我们的准备工作有:

1.社团负责老师在校园展示自己制作的精美的植物标本,并在旁边附上植物的药用价值,让学生观赏。

2.张贴“中医讲堂”的海报,并请当地的中医来简单介绍植物在中药中的应用,让学生和中医互动,共同探讨生活中植物在药理方面的应用。

3.社团老师带领数名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介绍,讲解植物的结构特点和药用功能,并现场演示、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植物标本。

二、社团活动内容——植物的观察和标本的制作

1.植物的观察。植物学概念的认知如果离开了对实物、标本的观察而仅靠教师的讲解,无论语言逻辑如何严密,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能让学生面对实物,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思考,进而归纳总结出概念,学生就会从中领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因此,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一个植物体,比如:让学生采集挖掘苦苦菜、荠菜、蕨菜、百合等植物的根,通过观察总结出植根系和须根系。观察开花的植物,并对花的结构进行解剖,了解不同花朵的雌蕊和雄蕊以及花粉的传播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2.标本的制作:

(1)制作植物标本的准备:标本夹、报纸、采集带(塑料袋)、铁铲或铁锹、枝剪、刷子和纱布、标签、野外记录纸、照相机。

(2)植物标本的采集:①采集:从同种植株中,选取生长正常,无病虫害,正开花或结果的有该种植株典型特征的作为采集对象。草本植物要挖出根,使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尽量完整,如果在采集时,该种植株还没有结出果实或种子,应记下采集的地点,进行编号,等其同种植株结果季节再去采集,并与之前采集的同种植株用同一个编号。木本植物,选择合要求的植株,剪取具代表性枝条25-30cm。②修整:初步修整,如用刷子或纱布擦掉标本上的污物,去掉部分枝、叶,留下分枝及叶柄一部分。③编号:挂上标签,填上编号(一律用铅笔),写上采集时间、地点、采集者。④暂时放于塑料采集袋中,待到一定量,集中压于标本夹中。

(3)植物标本的压制:①将采来并经过修整后的标本,平放在报纸上,使其形态顺其自然,稍加摆布,避免花、叶压在一起,互相重叠。使标本各部,尤其是叶的正背面均有展现。有一个或几个花、叶转过来,以观察它们的背面。②可以再度取舍修整,但要注意保持其特征。然后在其上面平铺5-6张报纸,再制作下一个,最后集中压于标本夹中。③及时更换吸水纸。采集当天应换干纸2次,以后视情况可以相应减少。换纸后放置通风、透光、温暖处。捆绑标本夹时,松紧要适度,过紧易变黑,过松不易干。标本间夹纸以平整为准。如球果、枝刺处可多夹些。换下的潮湿纸及时晾干或烘干,备用。④标本压制干燥后即可装订,装订前应消毒和做最后定形修整,然后缝合在台纸上(30-40cm重磅白版纸)。

(4)植物标本的查询与挂牌:通过网络或书本师生合作查找压制的植物标本的名称和药用价值,其中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药用植物的功能还可以找家长帮忙。将查找的资料填写在之前进行编号的标签上。并将标签贴在右下角,照片、散落物小袋等贴在另角。标本布局应注意匀称均衡、自然。装订后的标本再经过消毒,夹纸或装入塑料袋保存于生物实验室的标本柜中。

三、社团外援——请中医进校园

在接近学期末时,我们邀请了当地中医——马登龙医师来学校,对师生制作的植物标本及附的药用功能作指导或纠正,给师生解疑答惑。

四、社团活动展示以及评比

每学期末,我们在生物实验室向全校师生展出社团成果——植物标本及植物的药用价值。经过展示后,社团负责教师对所展示的标本按一定的标准评比打分,确定优秀作品。评选结果在学校公布栏中张贴,最终在学期末表彰会上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