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关注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

张毅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校张毅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在学习中才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1、根据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科学来源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历中提炼出鲜活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磁铁的两极》一课时,首先创设了小魔术表演,引出探究对象磁铁。接着提问:“关于磁铁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磁铁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磁铁什么部分吸引力最强?”等等。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拱形的力量》一课时,创设了踩鸡蛋的情境。鸡蛋易碎,人人皆知,怎么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呢?同学们愣神了,谁都不信。但是同学、老师一个个都踩上了鸡蛋,鸡蛋却完好无损。学生的问题也就来了:“鸡蛋易碎,怎么能承受人的重量呢?这个与鸡蛋的特殊形状有关吗?”等等。

3、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例如我在教学《种植我们的植物》一课时,课后有的学生把发芽的绿豆种到土壤里,有的学生继续把发芽的绿豆浸在水里,进行无土栽培,结果发现种在土壤里的绿豆苗长得粗壮高大,而种在水里的绿豆苗长得瘦弱矮小。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新的探究问题。

二、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猜想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猜想需要有一定的依据,一是经验知识,二是科学事实。将猜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假设,为制定实验计划奠定基础。

(一)教给学生猜想与假设的方法。

1、根据经验知识进行猜想与假设。例如我在教学《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时,让学生根据经验知识推测秋天树叶脱落的原因:“树叶死了就脱落了、老的树叶脱落了新的树叶才能长出来。”等等。我在教学《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时,由生活问题引入:一位生病的同学想喝一杯糖水,你有办法让这位同学尽快喝到糖水吗?学生很容易就想到搅拌、切碎、热水的方法。

2、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例如我在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让学生猜想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情况会怎样?大部分学生猜想大的马铃薯会下沉,而小的会上浮。我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入①号水槽中,结果两个马铃薯都下沉,我再将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入②号水槽中,结果两个马铃薯都上浮。这出乎学生的意料,眼前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认知矛盾,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意识到马铃薯的沉浮与大小没有关系,大胆猜想马铃薯的沉浮可能与水有关系。

3、根据逻辑原理进行猜想与假设。例如预测热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水温的变化规律,只要按逻辑推理可以把水温的变化规律划分为“先快后慢地下降、先慢后快地下降、匀速下降、无规律下降”四种可能。

(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猜想与假设。

要引导学生懂得“猜想与假设”与“科学结论”的不同,猜想与假设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知道猜想与假设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才能成为科学的结论。

三、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在探究活动中起着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制定一个科学完整的实验计划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成败。实验计划的制定应该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做什么”、二是“怎么做”、三是“注意事项”。

(一)口头计划

在起始阶段,可以只让学生“说实验计划”。通过说实验计划,帮助学生理清设计思路。例如我在教学《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时,有一个小组研究搅拌能否加快溶解,实验方法是:把两块糖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①号杯搅拌②号杯不搅拌,看那块糖溶得快。有的同学“挑刺”,有的说杯子里的水应该一样多,有的说水温应该一样,还有的说糖的大小也要一样。让学生在交流中去发现错误,修正错误,完善实验计划。

(二)书面计划

在提升阶段,逐渐从说实验计划过渡到写实验计划。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好实验计划卡,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②猜想和假设是怎样的?③需要使用什么材料?④实验的方法是怎样的?⑤实验的结果怎样判断?⑥怎样收集实验数据?在实验计划卡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去制定实验计划。当然,学生自己制定的实验计划往往漏洞百出,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交流评价。让学生经历“小组讨论、初步设计、交流评价、完善设计”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应从实际出发,因学施教,立足于导,着眼于放,充分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自主、和谐的氛围中乐于探究、善于探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