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姚华

姚华山东省临清市青年办事处中学252600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创造性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创新性学习,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全面落实“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奠定基础。

关键词:探究实践创新

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构建知识为特色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也已经逐步为大家所认可。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全面落实“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奠定基础。本文拟就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供大家参考,与同行商榷。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探究

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测出校园、教学楼等各种事物的大小和具体位置,绘出校园平面图。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关注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引导他们注明图例、注上方向、算出比例尺,这样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地图的三要素了。

二、设疑激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恰到好处的疑问,能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起探究兴趣,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以往的教学也有提问,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肤浅的问题上,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回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那么,如何设疑,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呢?如在学习非洲经济时就可设置如下问题:“非洲称为富饶大陆,可是长期以来非洲一直是经济水平最低的一个洲,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会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经过思考,学生可以把握精髓,提取精华,发现问题,解决疑难,进而去探究、去创造。

三、少讲解多练习,促使学生进行探究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有的老师唯恐学生不明白,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其实,老师把知识嚼得很烂喂给学生,效果并不好。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养成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如《大洲和大洋》这一节中,在提出“地球?水球?”这一探究问题时,可先让学生自己通过读图,认识到地球上海陆分布的不均,并大致计算出海陆各自占的比例,从而理解人们称地球为“水球”的原因。要让学生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地理探究能力。

四、少批评多鼓励,激励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一个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既然要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的探索,鼓励学生发现和创新,教师就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理解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幼稚言行。学生说错了、做错了,教师都要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诱发其学习的爱好,进而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的目的除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根据探究情况,引导学生简要归纳、概括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方法回顾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从而实现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

如学习了“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和“中国的旅游业”后,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可让学生设计暑假旅游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个旅游景区的游玩,以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为前提选择交通工具,具体说明所经过的铁路干线、水道以及沿途附近的旅游景点。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的用途,更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地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总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创造性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创新性学习,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它作为一个恒久的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总结成功经验,以便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