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谈

范夫元

范夫元(峡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江西吉安331409)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也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强调了多读书、集思广益的好处。况且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了当前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

在课外阅读中大部分学生喜欢看科普、科幻小说和知识性报刊,其次是寓言、童话,再次是中外文学名著和现代诗歌、散文等。教师在指导选书时,首先应让他们多读一些中外伟人的著作、名人传记、传奇等,以帮助学生确立坚定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其次,多读些科技、科幻类著作,以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再次,应多读些有关道德、情操、精神文明建设的著作,以培养高尚的道德,陶冶美好的情操,塑造完美人生。最后就是文学作品,对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采用多种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1.课前激趣。课前激趣就是教师在讲课文之前先设置问题悬念,吸引学生去进行思考、研究、释疑。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课前先对学生说:“《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一个引子,《红楼梦》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贾宝玉身上有作者的影子。要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要了解曹雪芹这位伟大的作家,大家非得去看《红楼梦》、去翻阅有关曹雪芹的资料不可。”这对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会收到好的效果。

2.课堂激趣。教师讲析课文的同时应多激发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所选自的作品。例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学生会被鲁达那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英雄气慨所感动。教师如适时点拨:“鲁达只是《水浒传》一百多位英雄好汉中的一位,在《水浒传》中,人物性格个个鲜明、栩栩如生。同学们如想知道鲁达弃官出走后的命运,以及众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和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故事,请去阅读《水浒传》。”这样,学生会产生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可实施这种引导的课文很多,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既可将这些中外名著推荐给学生,增加阅读量,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比赛激趣。经常开展学生阅读成果比赛活动,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增强阅读的热情和信心,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如,比谁的读书心得写得好,谁的读书笔记做得好,谁的知识卡片做得好,谁的阅读范围宽。通过这些竞赛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在比赛中感知成功与不足,找出他们的亮点给予肯定表扬,不足之处加以点拨指导,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使他们努力去探究,去扩展,去创新,提高阅读能力。

4.以写激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以阅读为基础。为写而读、以读促写是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教师如指导学生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作文时让学生紧密联系阅读的内容,读什么,写什么,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所得,抒自己的感情,这样,学生既有内容可写,又使他们在阅读中眼界不断扩大,思维逐渐活跃,想象渐渐丰富。当他们感到课外阅读使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达到得心应手时,当参加作文或征文比赛获奖时,就会把阅读当做是件快乐的事,是人生的一种需要。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不少学生在阅读时只是随便翻翻,匆匆浏览,不仔细,囫囵吞枣,或只注重情节,或只看结局,不摘录,不做读书笔记,缺少精读,以至于过目即忘。因此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还得加强方法指导。

1.浏览与精读相结合。许多学生课业负担重,要求阅读的读物多,都去一篇篇的精心阅读,深刻理解,时间不够用。走马观花式的随便翻翻又劳而无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浏览与精读结合起来,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就精读,其他的浏览;发现有趣的或有用的就细看或摘录,无趣则翻下页。

2.熟读成诵与做读书笔记相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美文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人格、涵养情趣;名人格言、警句,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优美的语段、佳句、雅词等,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这些都应熟读成诵。但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所以要巩固读书的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作读书笔记来帮助积累和记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摘录。长篇文学作品可列大事表,人物表;也可根据实物的类别分若干门类记录等。

3.评论鉴赏与吸收利用相结合。学生在读完一篇或一部作品,要养成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的好习惯,就文章或作品思想主题、艺术特点、优点和不足等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自己以后的阅读写作中借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