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贵在“心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德育贵在“心育”

张海涛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小学730030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心理健康教育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无疑发挥着“养其心”的“心育”功能。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均有密切关系,但从育人的角度讲,它与德育的关系却是各种关系中最密切的。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改善和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对此,笔者认为,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心育”与德育的联系与区别

德育是从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品德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根据社会的道德规则和行为要求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公民。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给予他们积极主动的引导,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完善。德育强调社会道德对学生的要求,促使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以突出学生的自我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两门科学。

当前,德育工作中普遍强调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积累了较为完整的培养学生德育的措施和方法,但如何以人为本,从学生心理角度促进德育发展,还缺少成熟的有效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式。而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以“心育”促进德育工作的改革和探索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在德育的教学中(这里主要指思想品德课),常常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时甚至混淆了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界限,难以正确理解和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在实施教育时,就容易出现箭对不上靶、乱扣帽子等现象,从而降低了德育的效果,甚至产生了负效应,这样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德育工作中,提倡尊重学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的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开展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好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重视发挥好“心育”这把钥匙的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强化“心育”,为提升德育效果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资料表明,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问题,也就是说主要不是IQ的问题,而是EQ的问题。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我意识偏差,表现在只是片面地强调自我,而忽视了“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不到自我的价值是通过他人和社会的认同来确定的,从而使自我意识得不到健康发展。由此而出现的任性、依赖、脆弱、无视社会他人的自我中心倾向,是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纠正学生心理意识的自我偏差,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所以,只有通过强化“心育”,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素质的形成。

德育是把社会道德准则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品德、成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所以,要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基础。当前,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须强化对学生相关心理品质的培养。比如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得想办法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文化的悠久多彩卓越感人、现代化建设的光辉业绩等等现实可感的内容,从而产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只有学生有了这样的心理意识,然后才能升华到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崇高品德的培养。再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品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学会交往合作,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学生只有具有这些心理品质之后,才能逐步形成为集体服务,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关系的集体主义品质。因此,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相关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提升德育效果、提高学生品德素质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

三、以德育心,保证“心育”的正确方向

从另一角度讲,不仅德育需要“心育”,“心育”也需要德育。人的心理总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尤其直接受到文化与道德的影响。所以,只有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指导下,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坚毅和顽固都是意志的表现,坚毅是指在实现正确的目标之时,能不畏艰辛,不惧挫折和牺牲,努力去实现目标的优秀品德;而顽固则是不听从他人正确的意见,一意孤行地妄图实现错误目标的恶劣品质。任何心理品质,如果脱离了道德的制约导向,都可能指向反社会的方向。比如,一些才高无德的人,可能沦为以高科技手段犯罪的罪犯;善于交际的人,可能成为结党营私或黑帮老大等。任何心理品质都和社会道德直接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正确的道德观指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培养学生健康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心理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四、加强“心育”与德育相结合的研究,切实提高以心育德的水平

当今时代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多,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标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地变化。这给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不断地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的德育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相关研究,不断探索以心育人的科学规律,积累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升以心育德的理论和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