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润物“细”无声

黄剑

黄剑青海师范大学09级教育硕士研究生青海师范大学810001

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在老师脑海中形成“精细化”的理念。精细化既是为课堂教学的“减负”,也是对“增效”有力的策略支持。要把精细化看作是有效课堂的前提,通过精细化让教学结构有实效,让教师上课更“灵活”,用精细化检验课堂成效。精细化理念的实践能促使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

精细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而且“细化”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选择是达成有效课堂的前提,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围绕实现精心设计的教学目的进行。“细”是考察语文教师对课堂、课程、课题、学生、知识点是否广泛和全面把握,而“精”则是考察语文教师能否在众多的“面”中提炼出能促使教学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只需精心构思,安排好教学内容,设计好课堂结构,把握好教学节奏,应明确一堂课的重点是什么,明确学生要学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教师要大胆取舍,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确保目标实施过程按预定的构想发展,达到预期目标,确保课堂的有效性。

精细化让教学结构有实效。精细化促使我们思考常态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结构与环节的安排,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从实现结构和环节的精细化着手,注重实际效果的达成。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要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材料安排的方法)、为什么写这些(内容所蕴含的思想)、为什么这样写(写法的好处)等等,从中引导、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如何理解与分析文章的规律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课前的准备要精细化,细到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线索、理清作者思路、明白全篇布局,懂得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里正面描写、哪里侧面交代、何处埋伏笔、何处作照应、怎样安排段落、怎样组织高潮等等。这些都是检测课堂效果的依据。精细化的理念让课堂结构和环节的衔接更紧密,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细节,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能力,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精细化不等于教师要大包大揽、把所有的工作都让教师完成。精细化其实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灵活。教师在备课中始终有精细化的理念,那么在上课中就会有更灵活的策略选择,“细”到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力求教有新意,尽量符合学生口味,使课堂生成水到渠成。精细化的语文教学同样关注课堂细节。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预设性的,但目标的完成常常要受课堂教学实践的制约。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随着阅读的深入、思维的延伸,学生对文本常常会有独到的见解、新鲜的体会、另类的质疑、意外的收获。所以教学精细化目标的高效生成,教师要灵敏地考虑课堂条件的变化,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随时作适度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在教学的生成点出现时,要及时抓住,并敏锐地把生成点催生为生成。

精心设计练习使之成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反馈教师教学情况的重要渠道,更是有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也是检查课堂效果的关键。我们课改的主题是立足课堂、重在实效,要求当堂的知识当堂解决、当堂消化吸收,做到堂堂清,因此我们一般每节课都要进行检测反馈。“细”而“精”的习题至关重要。有些老师习题重在体现“细”,其结果是习题过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潜意识的抵触。所以对于习题的布置既要有“细”还要有“精”。“细”在对当堂课知识点的检验,“精”在练习题选择上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每节课都应布置一定的有质有量的课内外练习,在练习与检测题的设计上,增加主观试题,在保证基础知识巩固练习的前提下,尽量设计一些开放型练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关于课后作业,教师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作业学生完成后还需要老师讲评,在有限的课时下,既然老师没有那么多课时来讲练习,有些明知道做了讲不了的练习就别布置。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精细化的语文教学理念不仅体现在传统意义上的40分钟课堂教学,它应被放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习惯的整体上来考虑,应作为一种整体的资源来挖掘。比如说对于早读课的精细化管理,早读时间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讲,语文早读每次为30分钟,时间上还算充裕,早读课以学生自读为主,但自读不等于乱读。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早读课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30分钟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即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其次,光有任务还不行,教师要适时进行检查,检查任务完成情况;第三,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定期检查学生对课堂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预习新课,同时也要坚信,早读是拓展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好时机,对于字音、字形、成语等可逐步积累。

总而言之,精细化是小事要做细、细节要做透。在语文教师脑海中树立精细化的理念就是打好了有效课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