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究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究与思考

洪建英

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婺城中学洪建英

【摘要】阅读教学始终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理解更是当前中考题中份量最大的主要测试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教材下各模块中每单元的阅读材料,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就“读——听说——写”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课堂教学原则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搞好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英语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实际上,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外语教学不是单纯讲解单词、语法的一种机械性的训练活动,而是要求做到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现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涉及的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它是整个模块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认为读———听说———写的阅读课教学模式是全面提高学英语整体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1、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阅读

(1)导读: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应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导读语言设计,同时适当的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通过warming-upactivities扫除文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但有些生词词义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还可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作了准备。例如NewStandardEnglishStudent’sBook5Module7Australia,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了三张能反映出澳大利亚本土特色的彩图,设计导语如下:

T:Lookatthesetherepictures,please!Whatshowsusinthem?

Ss:FoodandwineofAustralia./Sheeponthegreengrass./Beachlife.

T:Accordingtothepictures,pleaseguesswhatTonyisgoingtosayinhisletter.

通过图片不仅使学生了解到Australia优美、恬静的景色和特产,同时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明白作者在其书信中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2)速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和跳跃式的阅读,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或让学生做正误判断练习,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NewStandardEnglishStudent’sBook4Module7TimeoffUnit2:

①SallyheardaloudnoisewhenshewasSleeping.(T)

②Whenthebearsawus,itwentbackintotheforest.(F)

③SallytookacablecarupMountTianzi.(T)

④DongtingLakeisthelargestfreshwaterlake.(F)

⑤Formthetop,theyhadawonderfulviewofthelakesandforests.(F)

(3)细读:这一步骤主要引导学生逐段、逐句的仔细阅读课文,详细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及细节。然后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情节提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分析段落之间的联系或中心思想。对文中出现的生词和习惯用语句式,可鼓励学生大胆根据上下文已有的信息去猜测或推断。这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例如:在细读NewStandardEnglishStudent’sBook5Module1WondersoftheworldUnit2之后设计的一个问题中:Whichdirectiondoesthewriterface?很多学生的回答“east”,当提醒学生在注意原文中的句子“Thesunrosebehindmeandbeyondtherocks.”时,(在此句中behind是个关键词)学生才恍然大悟,教师乘机告诉学生,读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字里行间的意思再下结论。

(4)复读:在速读和细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步骤既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课后进行。这样学生能将课内所学到语言知识延伸到课外某个相似的话题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完成NewStandardEnglishStudent’sBook4Module7TimeoffUnit2阅读后,我作如下设计:

①Whatweshoulddoandwhatweshouldn’tdowhenwearevisitingaplaceofinterest?

②Tellthestudentsweshouldgetonwellwiththenature.

2、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听说

“听”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它是一项能力,听懂别人所说的英语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而说是一项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和交际能力。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听得懂却说不出。那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呢?笔者是通过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一连串的听说深化对语言的理解,然后开展运用语言的活动,把理解和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1)小组活动: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速读和细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而且锻炼了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应大胆鼓励学生分析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等。例如:What’sthemainideaoftheparagraph/text?

(2)小组讨论与复述:在新课标阅读材料中,有些文章给出了一系列的数字信息,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围绕主线的数字信息开展讨论并组词和造句。针对有些内容可围绕阅读课文话题安排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有机会彼此有目的的交谈,教师也可以弄清楚学生对有关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自由讨论会还引起他们对学习课文的兴趣,更会猜测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细读后的复述过程是一个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是使用英语思维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细读后的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展开讨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阐述理由。有些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看法和观点,让他们各抒己见。在TimeoffUnit2一课中,我让学生讨论旅游中应注意的事项,归纳小节旅游中的Tips。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活动,小组成员通过活动,拥有了很多的谈话交流机会,通过谈话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也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更活跃了课堂气氛。

3、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写作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而写作能力又是语言功底的最集中的表现。“写”要经过大脑思维的加工、提炼,只有信息的输入达到一定的量时,信息输出才成为可能。因此,写作是最有效、最积极的学习心理过程。所以说,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篇的写作,即在对课文的内容、词汇和句式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写作。例如:我在处理完TimeoffUnit2阅读课文后,让学生以Myhometown---Jinhua为主题进行写作,并给学生做一定的提示,如:Hello!Everybody!Todaywe’llintroduce_________toyou.Itisin_____._________Astravellers,youcan______,butyoucan’t_________Ithinkyou’llhaveagoodtimehere!Welcometo_________.

这种写作使学生可以避免许多平时可能犯的语病。对学生将来完整的、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很有好处。这是简单的语言操练形式和单句翻译等比不上的。课后还可安排内容相近的练笔,如:TimeoffUnit2的Homework中我就安排了这样的一个内容的写作.A/An_______trip(exciting/interesting/wonderful/unhappy/sadunforgetable)

(Howdidyougothere?Whomdidyougowith?Whatdidyoudothere?Howdidyoufeelthere?)

教无定法,不同的课文内容需要不同的设计,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阅读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要想让学生的阅读热情持久,阅读能力提高,还需要教师在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部分精心设计,让学生真正地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总之,“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符合认知规律。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是指导者,不是主宰者。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开发学生的能力,保持其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