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预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小学数学如何预习

欧阳良岩

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前梧小学362300

摘要:预习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则会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更深层次地获取技能。预习无疑是先学后教的一个良好载体。

关键词:指导自主学习

一、明确预习内容

布置预习作业,应该有明确的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新知生长点有关知识;可以布置预习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点并布置一两道相关的简单习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准备学具;也可以让学生调查或请教别人初步认识所要学习的新的内容等。每项预习作业都应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去预习,从而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当然,作业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并尽量使预习作业充满情趣,提高学生的预习和探知兴趣。教师还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水平。

二、预习的目的

1.对于本课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2.复习巩固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有机联系。

3.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和易混的知识点、学生认知的盲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注意。

4.了解课后的习题,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做个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三、预习内容要适量

课前预习有大预习(章节预习)、中预习(部分预习)、小预习(课时预习),最重要而又最有效的当属课时预习,由于一节课的内容有限,时间一般在十到二十分钟,切不可花上几个小时,一看就是几页,那样会抓不住重点,起不到预习的作用。因此,预习的量一定要控制好。

四、提纲挈领,紧扣要点

预习要有章法,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教学提纲进行预习,不断提高。预习前有针对性地写出问题的提纲,更要适当了解对一些问题的判断、填空、选择等思考,有目的地去预习,激发预习兴趣,从而提高预习效果。

五、预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教给学生下面几种效果较好的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2.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六、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

我们知道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都是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这也是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新的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完全看懂,即使对有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也没有关系,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的时候特别注意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七、预习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必定要走上社会,“终生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预习,就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就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后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懂了一些知识,同时也还有一些理解得不是很透的知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会通过继续学习的方式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从而达到对自学能力的锻炼的目的,也促使其往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使其潜力得到较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