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生生互动组织技巧于口语教学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4

活用生生互动组织技巧于口语教学中

申屠凤秀

申屠凤秀

摘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重语言知识和语法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得高中阶段“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从高中英语口语课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四种有效的生生互动组织技巧。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生生互动;组织技巧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往空前频繁,社会对当代新型人才英语水平和运用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目前口语教学的现状

因现行的高考制度并没有英语口语考试这一项,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高考必考技能——听、读和写,英语口语教学往往一带而过甚至直接抹杀了它的存在。在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教授更多的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能运用英语流畅地进行交流的学生人数并不多。“哑巴”英语已经越来越成为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这也是造成普遍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这种绕开口语教学的现象反映了教师自身对英语口语教学重要性认识的不足:

首先,忽视口语教学违背了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的实质。来看新课程标准对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口语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素质教育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进行有效的交际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其次,这种做法违背了英语教育的四要素——听、说、读、写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这一事实。口语是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中重要的一环,口语能力强不但能促进听力的发展,又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若认为练习口语是浪费时间,只注重学生的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和培养,最终往往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活动形式等多角度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向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在此,笔者单从生生互动的角度介绍四种学生组织技巧。

三、挖掘多种生生互动组织技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在于互动与交往。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同学们的合作学习,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展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因而,生生互动这种教学形式也在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纳和应用。

1.有待商榷的生生互动学习案例及诊断

怎样组织和落实生生互动学习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呢?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常见的生生互动学习形式有pairwork和groupwork。下面请看一个常见的生生互动学习案例:

案例:一次公开课,一位教师在教学SEFCBook1Unit4ANightTheEarthDidn’tSleep时,首先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了一个醒目的大标题“ANightTheEarthDidn’tSleep”,让同学们猜想“Whydidn’ttheearthsleep?”并且启发到:Ifwecan’tfallasleep,maybewearesickandneedtogotohospitaltoseeadoctor.Ormaybesomethingtroublesomeisbotheringus.Thenhowabouttheearth.Thinkcarefullywhatreasonscancausetheearthsleepless?Nowworkingroupsoffour,discussthequestionfor3minutes.Finallyoneofthegroupmembershavetoreportyourresult.

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同学们自动地两两转身与下一桌的同学构成四人小组,并开始围绕教师给的问题寻找答案。三分钟后,三至四位同学在同组成员的推选下代表小组汇报了讨论结果。

诊断分析:

以上生生互动学习的案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屡见不鲜,这说明生生互动学习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大量的该案例所呈现的生生互动学习只是个“形式主义”,学生似乎“动”起来了,“动”起来以后却缺乏方向,因而它的有效性值得商榷。该案例中教师给出的全部信息和要求包括:三个问题、四人小组、三分钟时间以及讨论后汇报的要求。至于四人怎么合作没有任何规定,这好比要进行一个游戏,却没有相应的游戏规则。该案例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1)从观察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就如释重负,觉得接下来轮到学生表演了,教师成了局外人;

(2)教师笼统地布置完任务后,让学生开始互动合作学习,其实只明确了整个小组的任务,而整个小组的任务如何分配到每个成员身上不得而知,导致的结果是有的同学变成了南郭先生,形式参与,实质游离;

(3)虽然教师给出了合作学习的总时间,但每个小组成员可以用多少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规定,结果爱说的多说,不愿张口也就凑个人数而已,最终造成小组成员间的口语交际时间和机会的不均衡,没有真正达成让每一位同学动起来的目的;

(4)组织形式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不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2.四种实用有效的生生互动组织技巧

语言学家D.C.Hennings(1982,转引自赵蕊,2008)说过:“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主要通过听说,很少通过读写。”提高听说能力,既要有语言的“输入(input)”——能够听懂,又要有语言的输出(output)”——能够口头表达。听是说的基础,说能提高听的能力。本文笔者要详细介绍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四种可操作的生生互动组织技巧就很好地结合了学生说和听的能力:

说明:这一技巧需要学生数两人;数字表示成员间可用的表述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高低调整时间,如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把时间增加到3-2/3-2);“2-1/2-1”表示A先表述2分钟,B复述1分钟,然后交换。

实施过程:在教师抛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后,先由同学A用英语完整地谈论该话题2分钟,同学B专心倾听,等教师说时间到,B同学用1分钟时间复述A同学刚才所讲内容,可以适当组织。之后交换角色B用2分钟对整个话题畅所欲言A倾听后用1分钟复述。

案例:如教材Speaking部分提供的话题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话题,只要给学生机会,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做到有话好说有情可表的话,教师便可以使用该技巧。另外为了确保学生能用足时间一茬接着一茬的往下讲,教师需要就话题设计一系列内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如笔者在上SEFCBook1Unit1Friendship口语课时,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同桌使用该技巧进行了合作交流:

Whydoweneedfriends?

Whyarefriendsimportanttous?

Howcanwemakefriendswithdifferentpeople?

Whatshouldwedoinordertokeepourfriendship?

Whatdoesthesaying“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tellus?

两分钟时间学生对友谊的理解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梳理(如下图):

学生还在交谈中涉及了如何交朋友,怎样保持友谊等话题。另外由于这些问题都属于开发性的观点题,不同角度不同经历一定会赋予这些问题不一样的答案,因而利用这种技巧,可避免了单一学生所给答案的局限性。

\

说明:该技巧学生人数6人比较合适,三人一组围成两个同心圆,内圈和外圈的同学两两面对面站立;每人每次表述1分钟或由教师决定。

实施过程:当教师布置了话题并且说开始时,先由外圈的三位同学用英语谈论话题直至教师喊停,内圈相应面对面的同学先倾听,等教师说时间到,外圈同学moveontothenextpartner,内圈不动,这回轮到内圈的同学展开话题的谈论,这时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观点里面加入自己刚听到的观点,此时外圈同学倾听。时间到,外圈继续moveontothenextpartner,按规律内外圈轮流表述。

案例:因这一技巧对场地有所要求,所以并非所有话题都适合使用该技巧来组织生生互动学习。择日不如撞日,机会来了,SEFCBook2Unit1Culturalrelics的话题是文化遗产。杭州是个历史文化古城,恰巧学校附近有一历史博物馆,于是笔者便大胆了策划了一次参观历史博物馆的活动。假若一些百年名校校内就有文物古迹历史碑文之类的话,直接就地取材就更为方便省事。出发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参观任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并于参观后就这些问题采用本技巧组织同学在组内分享个人观点:

WhatcanbefoundintheHistoryMuseum?

Aretheobjectsyoufoundinthemuseumrareorvaluable?

Cantheybecalledculturalrelics?

Whatisaculturalrelic?Whatfeaturesshouldaculturalrelichave?

Whatelseareculturalrelics?Whydopeopleattachgreatimportancetothem?

一开始同学们对于culturalrelics的理解会有偏差,通过参观,同学们有了一些初步的判断,然后经过小组6位同学的轮流表达,每位同学既输出了自己的观点也接受了小组成员的观点经过融会贯通后,最后形成整个小组关于culturalrelics一致的定义:Anyobject,buildingoritemthatwasmadesometimeinthepastisaculturalrelic,whichmayormaynotberareorvaluable.Culturalrelicstellussomethingofthewaypeoplelivedatthetimeitwasmade.

说明:同桌之间背靠背坐立(TangoSeating因这种坐姿得名),这样每位同学只能听到同桌的声音,所以本技巧要求学生提高声音用英语表达自己;A先表述2分钟,B复述1分钟,然后交换,可根据学生水平调整时间。

实施过程:当教师公布完话题并说开始时,A同学先对此话题高谈阔论,B同学仔细倾听,教师喊停时,同桌间转为面对面,B同学复述A的观点,A倾听并可以表示正确与否。时间到,再恢复背靠背,交换角色,等A复述完B的观点后,整个TangoSeating活动就结束了。

案例:因该技巧要求学生用背靠背的形式对话,与面对面的交流相比势必要求同学提高嗓门,而这种大声说话的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说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笔者认为若话题与信心、成就、付出与收获有关,建议可以使用该技巧来组织学生互动合作学习。如笔者在上SEFCBook1Unit5NelsonMandela这单元时,因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伟大的品格”,上课伊始,教师便自然地向学生抛出Whatqualitiesdoesagreatpersonhave?利用Brain-storming收集学生认为伟人该具备的品格并一一书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参考黑板上的各种品格进行TangoSeating式的交流,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hard-working,friendly,easy-going,reliable,brave,honest,calm,

active,generous,wise,warm-hearted,selfless,patient,determined

Whoisyouidol?Whatqualitiesdoeshe/shehave?

Whichoneortwoqualitiesdoyouthinkisthemostimportantforaperson?

Whatqualitiesdoyouhave?

Whatkindofpersondoyouwanttobe?

当学生谈论自己心中的偶像时骄傲感油然而生,交谈声音自然而然提高八度。然后从偶像的品格,过渡到做人的基本品格,再由人及己,让学生自省自身好的品格及不足之处,最后提升主题谈谈想成为怎样的人。这一技巧的特点在于同桌两人背靠背而坐,可谓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样的安排更增添了活动的神秘感,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优点(以上三种技巧的共性):

(1)确保每一位同学享有均等的口语交际时间,增加了交际的机会,如技巧Inside-OutsideCircle以6人小组为例,每位学生获得三次说的机会和三次倾听的机会。

(2)为学生提供了倾听的机会。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既有信息“输出”还有“输入”。通过倾听同学的观点,学生获得了一个修正和丰满自己观点的机会,使得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更全面客观。

(3)增加了一个对所输入信息进行复述的环节。复述被认为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既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又对听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要求。

(4)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增加了生生互动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说明及实施过程:本技巧要求全班同学在活动开始前起立,教师给出的题目的瞬间,学生们采用举手抢答的方式抢到答题权,答对后可以选择Row,Column,orMyself中的一种方式就坐,回答错误就不能坐下。本技巧适用于引入课文时的小知识竞赛或课文上完后的知识检查和巩固。

案例:笔者在上SEFCBook2Unit2TheOlympicGames的时候,因为奥运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盛事,同学们对于奥运会的起源、宗旨、比赛项目以及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和显著的奥运会运动员多少了解一些,加之2008年中国成功的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所以笔者认为此类话题的口语训练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小知识竞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故可以采用该技巧从形式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下是笔者给学生出的关于奥运会的知识竞赛题结合了教材提供的资料并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形式可以是问答题也可以是选择题:

传统的课堂学生坐着,回答问题要起立,造成很多学生即便知道答案也懒于动手和动口。而该技巧的特点就在于让学生先从站姿开始,抢答正确才能赢得坐下的权利,这好比在终点放置了有限的奖品,诱惑选手们奋力往前冲,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无形之中它激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即便是原本习惯了冷眼旁观的同学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这一技巧的使用给课堂带来的不仅是热烈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才是最让教师感到欣慰的。

该技巧的优点:

①由于全班同学都起立,同学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②因为是抢答,谁都不想站到最后,所以活动过程中气氛热烈;

③回答正确后三种不同范围的人选有了就坐的机会,但决定权在答对问题的同学手里,增加了该活动的趣味性和该同学的成就感。

四、技巧使用时的注意点

诸葛亮借东风成功火烧曹营,但如果没有东风的参与,诸葛亮再好的计谋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样这些学生活动的组织技巧也必须以精彩话题为依托,在教师的指导监控下,学生的积极参与其中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插上理想的翅膀。所以在使用这些技巧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关乎活动成败的细节:

1.教师必须对活动话题进行精心设计,并根据话题选择合适的学生组织技巧。因为好的学生组织技巧加上精彩的话题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教师预计的目标。比如要上music一课,估计没有比谈谈《江南style》更合时宜的话题了吧。

2.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各项技巧的操作流程及时间,以免造成学生时间的浪费和不均等的口语练习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技巧实施的指令发布员和计时员。

3.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活动任务和目标,以免影响活动的顺利进展。否则,学生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一事无成。目标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4.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更是这些技巧实施的指导者和调控者。在使用技巧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应明白自己的任务,随时掌握和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帮助、指导和鼓励。如若,教师变成旁观者,那么实现活动的目标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5.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互动合作学习给予评价,用以肯定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成果,以保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上述四种生生互动的组织技巧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说与听的能力。笔者坚信只要教师肯开动脑筋,敢于尝试,不怕麻烦,不断挖掘形式不同、内容不同、任务不同使用不同组织技巧的口语交际活动,就一定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的交往中体验成功享受学习,让学生的口语飞起来。

参考文献:

[1]Krashen,S..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龙生.高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2).

[4]惠鹏.高中英语课前口语活动的多样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4).期

[5]赵蕊.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J].管理科学文摘,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