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X证书制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X证书制度

宋美萤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新产物,是一种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相衔接的制度设计,深入理解“1+X 证书制度”的含义与特征,深入领悟“1+X证书制度”的重大意义,有利于我国制度试点工作的贯彻执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率、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竞争力、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教育与培训资源、探索建构国家资格框架、变革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

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人才竞争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从2019年开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1+X证书试点工作”是目前我国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分开授予”向“合并授予”的一个大胆尝试,是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创新。

一、1+X证书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1”是指学历证书,即学习者在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完成了学制系统内规定的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并达到规定学术水平或专业技术水平后获得的毕业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指的是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时,一并取得多种类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制度是两种证书之间的相互衔接与融通。

二、构建1+X证书制度的现实需求:

生产技术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消费观念与结构的变更,让产业发展的基本形态、组成部分和变化过程变得更为复杂,职业的边界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下逐渐消融,这对产业一线人员的技术发展产生了新的需求。产业一线从业人员在熟练掌握本岗位最基本工作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岗位群中的其他岗位生产内容有所了解,时刻掌握生产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其变化,同时了解本行业最新技术更新成果,并学会运用,基于实际工作情况培养团队合作、终身学习、反馈沟通等能力。[2]重大的变革需要有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支撑,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选择性,“1+X证书制度”因此应运而生。

三、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

1.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发展。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有利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模式改革,使职业教育更好的满足复合型技术人才需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吸引社会力量的加入,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企、校共商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不断深入发展。

2.教育行政部门在1+X证书制度中被赋予了授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力,为“双证融通”的深层次实施,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提供了前提条件,为职业院校及时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与人才培养过程的相互衔接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倒逼各职业院校在就业市场新需求和科技发展新趋势的社会大环境中做出改变,为新时代经济建设发展培养更多后备力量。

3.有研究指出,在人力资本变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从业者比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从业者平均收入高出17.6%。[3]世界各国都拥有一套基于本国国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用于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分类的标准、考核的内容、获取的途径、授予的机构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单独管理与施行,普遍存在“证出多门、证书管理混乱”的现象,且还存在很多证书无法真正有效起到鉴定职业能力的作用,急需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进行有效管理。

4.充分利用好丰富的职业院校教育与培训资源。新世纪以来,各级政府为建设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在设施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但这些资源的使用对社会开放力度还很不足,仍然局限于职前教育阶段,部分学校和地区的实习实训设备闲置率仍较高,阻碍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高效利用。1+X证书制度的实施,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授予权力赋予了教育行政部门,通过鼓励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和授予,在一定程度使学校教育与培训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提升。

5.为构建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提供了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及配置的制度框架,在沟通教育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4]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实现框架内各级教育的互通、资格的互认、学分的累计和转换、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以形成上下互通、灵活有弹性的阶梯式上升人才培养渠道。

6.带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我国的职业院校目前普遍实施的仍然是基于传统职业结构模式的教学管理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人才管理需求要求提出新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将在试点工作中涌现出来,这些新的变化将对职业教育现行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产生重大挑战和冲击。

参考文献:

[1]徐国庆. 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3):72-78

[2]来建良,屠立,杜红文,等.高职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 教育研究,2013(5):123-1126,167.

[3]吴雪萍,汪鑫.发达国家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经验及启示[J].职教论坛,2010(13):85-89.

[4]李雪,钱晓烨,迟巍.职业资格认证能提高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吗?——对职业资格认证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12(9):100-109,119,188

[5]肖凤翔,邓小华. 国家资格框架要素论[J]. 教育研究,2017(7):37-43.

[6]袁美.1+X证书制度下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路径分析[J].智库时代,2019(31):258+260.

1

2

3

4

1-宋美萤,女,1996.02.28,汉,四川三台,研究生,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