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初中历史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杨婷

江苏省常州市 金坛区第二中学 213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初中教育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把原本趣味横生的历史知识变得单调、乏味,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以至于学生仅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缺乏应有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搭建一个宽松的学习平台,就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教学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是当前大多数初中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正义感,富有激情地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正义感,即在开展历史实践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自身专业能力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分析历史事件的成败得失及是非曲直。对于一些积极的、富有正义感的历史一定要提出赞扬,而对于一些破坏社会稳定的历史事件必须批判,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二,一个良好的教师从本质上来讲应当也是一个好演员。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演员的角色,对历史进行呈现,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才能置身其中,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潮流。第三,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节奏的掌握。尤其对于语言而言一定要凸显出抑扬顿挫之感,节奏感是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只有全面系统地把握语言应用的方式,才能将教师的情感进行充分完全的体现。例如,在讲解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时,教师必须充分表达出自身对清政府及西方侵略国家的愤怒。然后,在五四运动时,教师则应当体现出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第四,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对于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为了加强学生对其的认知,教师可以模仿其行为动作,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引导。

2运用多媒体,激发识记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的形象思维。遵从这一规律,新课伊始,教师不妨用谈话引出本课内容“抗日战争的胜利”,然后强调:“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将记忆大量的历史时间节点、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历史意义等。”教师的话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注意各个知识要点,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个准备,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直观面对历史场面,学生当然有话可说。他们能切身感受当时的历史,自然兴趣浓厚。有的学生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归功于美、苏等国的大力帮助。”有的学生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抗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一致对外的结果。”还有学生说:“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运用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战术,最后取得了胜利。”……虽然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得不够深刻和准确,但他们个个兴致高昂,争先恐后地发言,显得非常兴奋。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开发和锻炼。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坚持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积极投身抗战,捐款、捐物,甚至献出了生命。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最后,教师出示本课的知识结构,组织学生做一些相关题目,增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学生无疑打成了一片,既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也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3构建和谐历史课堂氛围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课堂也比较枯燥,一些教师只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历史讲解,把知识重点圈画,让学生私下自己学习,这样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高,分数不高,总体成绩也不好。通过引入历史情景,把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更直观地表达出来,并加上教师的详细讲解,促进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入情景历史,把学生有序分成小组,并选一个能力较强学生担任组长,由他负责本小组的历史学习进度,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进度,为他们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了解他们所学的不足之处,为他们进行交流补充。如果只有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对历史的兴趣,探求古代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增加历史学习兴趣。历史课堂情景剧的构建,可以帮助教师形成一个有趣的课堂,把一些无趣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全面。历史情景剧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历史剧中,只有学生进入状态,完全投入学习中,才能提高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成绩。

4联系现实生活,规划生活类项目

“历史是现实的源头,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未来的历史。”生活类项目着眼于历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设计,最大优势是实现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的有机链接。传统的历史教学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学生在校外获得的经验不能有效运用到学校的历史学习中;同时,学生在学校的历史学习成果又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其日常的生活中去。而生活类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能够“通过提出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亲自去探究、合作与学习,从而完成项目作品要求或完成最终的任务。这种项目主题很多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或是着眼于学生生存的社会环境,选取社会热点问题。与学术类项目的探究主题相比,这种主题往往更为生动和鲜活,也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项目开展的共鸣与参与。

5绘制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客观事实,历史学科是对过去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客观记录,这就决定了历史学科必然带有强烈的时空属性,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学生要正确认知历史,就需要他们把握好历史的这一特性,能够对号入座,熟知不同时间的历史。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时间轴,实现教学目标。譬如,在学习完中国历史后,教师就让学生以横轴为时间轴,以纵轴为事件轴,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为主题,尝试制作相关的时间轴,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以上古先秦、秦朝至汉朝、三国至五代十国等为界,通过列举具体的时间,将君主专制制度在各个时期的演变和对应事件标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通过网络信息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更为规范的时间轴,让学生对比、修改。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清晰地把握历史脉络,加深他们对历史理解的同时,培养其时空观念。

结语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引导者,一定要解放思想,多角度鼓励学生多阅读、勤思考,尤其要善于归纳和小结历史知识;更要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的创新活动保持常态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文高,孙丹鹏.教学设计的新领域:信息化教学设计[J].保山师专学报,2006(2).

[2]肖学建,徐胜成.也谈网络教研的利于弊[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9).

[3]王苏娜.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科堂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8(12):13-14.

[4]姚丽敏.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研究[J].数码设计(下),201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