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E校企联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基于 EE校企联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路径研究

郁连国

苏州大学

摘要:随着“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创业活动的兴起新势态,社会正处于创新创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以及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不断提高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创业作为就业道路。在国家出台更多政策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在教学中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列为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缺少具体行业内领域深层次、高水平且多方位的探讨,无法满足当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双创背景下对创业教育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不够。本文从校企联盟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出发,探索提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电子信息复合型人才育人路径,全面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实效。

一、引言

伴随着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以及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共享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创业。时下,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潮流,而且这种创业激情不单是在毕业生中,而且很多创业者是在校大学生。在国家积极实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高校在日常的教育中已经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目标中。随着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程度,高校充分充分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于人才培养中,完善教学改革,同专业教育的相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素质。本文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两个方面的区别与融合方面阐述,两者相辅相成的效果。

  1. EE校企联盟、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

  1. EE校企联盟

EE校企联盟,是指在学校相关部门和电子行业协会指导下,由电子信息企业、企业家组成的非营利性的联合组织和社会团体。EE校企联盟,是主要团结并联合各电子信息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在苏高校有关专家、学者,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联合创新,联合服务高校电子信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开展各项服务的公益性平台。这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精准就业。

2、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面向学生也要面向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社会上创业群体,分层次分阶段教育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三、EE校企联盟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的必要性

EE校企联盟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外在需求。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良性循环系统,形成一个政府主导下企业—行业协会——高校良性的生态培育体系。这一体系包括高校、企业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干,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各种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他们是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最直观的感受和奋斗目标,因此,企业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只有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观念,并勇于去实践创新创业,才能说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实际的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更专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方法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教育对象是具备发散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在某些领域具有较高的创新知识储备的大学生等,当然,并不是所有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一定创业,目前真正能创业成功的人毕竟很少,因为各种原因解散的创业团队很多。创新创业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发掘潜在的大学生创业者,最终把这种创新创业能力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成果,服务于经济建设与发展。

四、实现EE校企联盟与创新创业教育高效结合措施

1、建立高效结合机制

在宏观政策、学校日常管理以及课程安排基础上,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所具有的创业定位、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资源获取等内容,建立EE校企联盟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高效机制,从而更好的体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更好以实践创新成果进行展示,进而服务社会。

2、具体结合措施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与EE校企联盟合作的深度结合作为基本目标,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未来教育的新方向,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不断优化二者结合程度,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1)基于EE校企联盟,通过摸索探究逐步建设打造聘请一批行业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同时加强在校教师团队与校外专家、企业的交流与沟通,加深对相关创业实践活动的理解,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的相辅相成作用;

(2)深化校企合作,企业助力学科竞赛、共建实验室、毕业设计指导、毕业实习等逐步提升校企合作的凝聚力,打造行业内校企合作样本,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机制,充分结合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优化教学质量效果,最大限度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育人评价反馈机制,不断的改进校企合作具体实施方法,总结经验初步探索出新工科下背景下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育人路径。

五、结语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建设于创新型国家,高校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主要措施之一。为全面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必须深度合作相辅相成。高校在结合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两者的相辅相成关系,有效整合内外资源,建立合作机制,创建培养良好专业素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良好环境。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合作效果过程中,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教育观念的变化等,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构建良好内外环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结合,最终实现学生创新创业与专业素质、知识及能力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1)郭玉娟、王经忠:《基于创业胜任力的创业教育改进》,《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第11期。

(2)胡玲玉、吴剑琳、古继宝:《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国外创业教育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年第1期。

(3)蔡 莉、于海晶、 杨亚倩、卢 珊:《创业理论回顾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年第12期。

(4)尹飞霄:《创业理论回顾与展望》,《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年第2期。

(5)单子丹,安宁,项朝霞:《高校双创教育效果评价反馈机制及应用策略初探———以“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例》,《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年第5期。

注明:“苏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理论研究项目成果”和“资金获中国彩票公益基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