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4
/ 2


手工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思考

①马丹 ② 吕婧

①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幼儿园 102600 ② 伊犁师范大学 835100

摘 要: 随着国家新课改的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教育部门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又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要求指出,不仅仅要教授幼儿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以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手工艺术具有高操作性、高实践性以及高趣味性,能够让幼儿在手工操作中开动大脑,启发思维,让他们的创新潜力得到激发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手工艺术;幼儿教育;创新思考

引言

对于幼儿来说,有趣、实践的教育方式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手工艺术是幼儿园中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从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审美,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目前的幼儿园手工艺术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模式创新的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手工艺术的教学发展。

1当前手工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局限于传统艺术教学,创新力度不大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幼儿的艺术教育越来越看重,特别是手工教育这样能够快速提高幼儿美术学习能力的教学,受到了各幼儿园的青睐,并尝试着创新这种教学模式,促进手工艺术的发展。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手工艺术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能给幼儿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首先就是幼儿园手工艺术的教学模式上存在问题,许多幼儿园和幼儿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将自己的教学局限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没有进行明显的创新,也没有结合幼儿实际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导致幼儿在手工艺术的课堂中缺乏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式的学习,在这种缺乏创新或者创新力度不大的教学模式下,幼儿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并对手工艺术课可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无法有效参与手工艺术的课堂。

1.2手工艺术课教学结构单一,内容缺乏有趣性

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在进行手工艺术课的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性格特点,设计的教学结构太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也缺乏有趣性,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就无法达到培养幼儿艺术能力的目的。因为幼儿的性格特点就是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很好奇,并且对同一事物的好奇时间不会很长,因此,如果教师在进行手工艺术教学设计不用心的话,就会导致幼儿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幼儿的创造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1.3手工艺术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无论是哪个阶段、哪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有一套属于它们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教学发展,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园的手工艺术课程也不例外,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手工艺术的评价体系是缺失的,就算有,也不全面系统,没有实际可行性。这样没有效用的评价体系,不仅仅不能为教学带来任何的改善进步,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手工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创新思考

2.1突出教学主题,结合幼儿情况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手工艺术创新时,要做到教学主题的突出,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留住他们的兴趣,在这同时,还应该多留意幼儿的实际表现情况,并结合这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多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在手工艺术教学主题中融入生活元素,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手工艺术的创作。

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最大的特点,即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进行手工艺术的创新,留住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的创新需要教师多观察幼儿的兴趣情况,并结合这种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幼儿能够产生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配合教师的教学。

2.2手工艺术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手工艺术的教育教学,需要将其从传统艺术教学模式种脱离出来,这样才能进行有效创新,创新的程度也会更高,幼儿的全面能力才会受到更好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尝试,多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由的发挥,锻炼动手能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教师对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创新,不仅仅是在手工道具、手工材料上的创新,而是对幼儿手工艺术创作手法的引导创新,让幼儿能够更深层次的感受到手工艺术的魅力,从而创造出更具有个人特色的手工艺术品。

2.3增加手工艺术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在进行实际的手工艺术教学中,幼儿的年龄太小,注定了他们会在课堂中缺乏最基本的自控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增加更多的趣味性,教学内容的设计更丰富,这样才能很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手工艺术创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结合幼儿在生活中实际感兴趣的点,将这些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设计出让幼儿感兴趣的手工艺术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幼儿的全面学习能力。

结语

手工艺术课程是幼儿园的实践性美术课程,幼儿进行手工艺术的学习,能够打开幼儿的大脑思维,让幼儿在实践动手中能够激发大脑,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加大对手工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手工艺术能够发挥其特色的教育作用,为幼儿未来的美术教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学英.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1)

[2] 庞沾亮.幼儿园开展民间手工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7)

[3] 李璐瑶. 合理运用“新”材料 点燃幼儿“新”思想——小班木艺新材料在幼儿手工活动中的投放和使用[J].求知导刊. 2020(10)

[4] 杨欣蓝,冶伟萌.幼儿手工活动中创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J]. 文学教育(下). 2019(07)


作者简介:①姓名:马丹,(1984.08—),性别:女,籍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邮编:102600,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幼儿园

②姓名:吕婧,(1992.01—),性别:女,籍贯:山西省晋中市,最高学历:伊犁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教学,邮编:835100,单位:伊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