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葛芳玉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215009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来说,学生个体差异性导致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其心理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探讨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

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会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或者其他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影响的事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严重威胁着社会公众健康,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社会紧张、恐慌情绪。大学生群体作为各大社交媒体活跃群体,社会舆论与疫情风向对大学生心理状况造成了深刻影响。因此,关注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大学生心理状况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得出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影响学生心理状况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维护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

选择某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以网络在线方式邀请在校大学生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填写人次为569人,筛选有效问卷500份,其中女生286人,男生214人。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自编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主要从面对突发事件大学生的态度、情绪、行为、焦虑抑郁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独立学院不同个体大学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心理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受学生性别、年级、专业以及生源地等方面影响。

二、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影响因素

(一)性别因素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要低于男生。这主要是由于女生相对来说心思更加细腻,在自我认知上对外界的依赖性更强,而男生性格中更倾向于独立自强。同时,从生理角度来说,男生大多为胆汁质、多血质类型,且女生的黏液质、抑郁症类型更多于男生。因此,女生更容易受到负性情绪影响。

(二)年级因素

毕业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学生。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大四学生来说,其马上面临着毕业,而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社会影响深刻。就新冠肺炎疫情来说,其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导致学生临近毕业的焦虑、过压心理严重,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三)专业因素

理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文科和艺术类学生。一方面,是由于理工科更善于运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而文科和艺术类学生更倾向于感性,心思细腻,更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另一方面是由于理工科专业实用性更强,未来就业相对更容易,而文科和艺术类学生就业前景不如理工科学生,其心理压力更大,更容易受影响而出现问题。

(四)生源地因素

农村地区学生相较于城市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对大范围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预防与应对能力较弱,学生容易出现担忧、焦虑、恐慌的情绪。

三、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

首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女生的心理疏导,指导其运用多种方式做好自我心理调节。一方面,引导其制定健康生活和学习习惯,合理膳食、加强锻炼,通过阅读、听音乐等途径转移注意力,合理调节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引导其倾诉不良情绪,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时,及时向身边的家人、朋友、老师倾诉,获得心理支持,建立生活信心。其次,做好对大四级学生的关爱与引导。学校可以通过就业指导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引导其正确认识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本专业就业的影响,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规划和应对措施,缓解就业焦虑。再次,做好快速响应,抓好心理易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建立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学校心理援助服务站,通过微信群、QQ群等在线方式为文科及艺术专业等心理易感学生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法,疏导不良情绪。最后,给予农村地区学生帮助与支持,缓解其压力。学校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学生的关注,不仅要为其提供远程的心理辅导,同时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及当地政府的联系,为学生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面临的现实困难,缓解其心理压力。

(二)提高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认知度

大学生群体广泛聚集与社交媒体网络,而网络上各种未经证实的繁杂负面信息较多,容易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学校应当通过校园网,实时更新官方信息,指导学生通过官方途径获取真实可靠信息,正确认识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从而避免受虚假信息的影响,引起过度紧张、恐慌的情绪。同时,加强对学生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宣教,指导学生正确做好疫情防控。

(三)转变大学生健康行为

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大学生愿意转变自己的健康行为,则心理健康程度越高。因此,加强对日常健康行为弱的学生的健康教育,促使其转变健康行为,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减少饮酒量和饮酒频率,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

结语

独立学院大学生个体差异使其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心理状况也不相同。学校应当加强对心理状况较差的群体的关注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对事件的正确认识,合理调节自身,形成健康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薛笑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对策探讨——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大学生心理干预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20(10):37-39.

[2]滕婷,王多月,夏琳,熊慧清,陈婷,宁琼.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状态调查[J].心理月刊,2020,15(14):31+33.

[3]丁闽江.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理性平和心态的培育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2):18-22+75.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背景下独立学院 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应对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2020SJA2337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