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4
/ 2

基于音乐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的研究

刘一菲

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摘要:本文对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并立足于音乐合唱教学现状,挖掘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提出利用优秀的合唱作品激发学生合唱热情、在音乐实践中培养自主合唱、开展游戏教学以及尊重学生想法、鼓励音乐创作等措施,力求促进学生合唱能力与音乐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


引言:合唱作为一种团体性音乐艺术,不但能够提高人的艺术层次,还能够促进集体凝聚力、团队精神与人格魅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越发受到重视,多声部合唱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1. 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的意义

1.1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音乐具有美育、德育双项功能,对学生素质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合唱作为一种团体性音乐艺术,能够启迪人的灵魂,使小学生的审美素质、道德水平得以提升。另外,合唱还具有较强的气势与号召力,能够深深的打动人、教育人。小学生在多声部合唱中深刻的体验到美,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教学效果更加理想,也与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更加贴近。

1.2精神文明建设需求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求培养“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见,精神文明建设以育人为重心。对小学生进行合唱艺术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艺术品位,对道德品质、精神文明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已经产生大批优秀的合唱作品,突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音乐教师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优秀作品渗透其中,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和学习到传统的精神文明,并将广大学生培养为符合时代所需的“四有新人”。

  1. 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教学现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声部教学难度较大,据调查,大部分班级中歌曲独唱效果良好,但多声部合唱则一片混乱,因此许多班级均采用单声部演唱的方式,究其原因,首先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化特征,每个人的歌唱水平不同,有些学生间的差距较大;其次,多声部合唱对学生音乐技能的要求较高,小学生由于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对合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足,导致多声部合唱教学难度增加。曾经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发现有1/2的学生音准不稳,少数学生直接跑调,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音准良好;另外,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正式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较大,自尊心较强,怕唱不好被学生嘲笑,有些学生在单声部时唱不好,在多声部训练时更不敢开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教学质量[1]

  1. 音乐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的措施

3.1利用优秀的合唱作品激发学生合唱热情

在音乐教学中,倾听、欣赏与感受十分重要,是音乐活动的基础所在。通过培养听觉能力开展音乐教学,不但可使拉近学生与音乐间的联系,使其切身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还可使其看到音乐内在的灵魂,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对此,教师可利用优秀的合唱作品引导学生,为其提供《萤火虫》、《美丽的夏牧场》、《读唐诗》等优秀的童声合唱作品,对其和声听觉艺术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准确的把握合唱中的音色、音准、节奏等,并循序渐进的走进音乐,感受来自音乐的独特魅力。例如,《两只老虎》是一首众所周知的儿歌,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唱,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将单声部旋律唱出来,再欣赏合唱的效果,对比二者之间的区别,由此学生便可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魅力所在,即合唱能够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

3.2在音乐实践中培养自主合唱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在合唱教学中应注重音乐实践,即“听”与“唱”。在合唱过程中,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例如,在合唱教学中可以采取干扰教学模式,当学生在演唱时,教师可利用一些乐器进行伴奏,不但可起到伴奏效果,还可使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学会聆听节奏。另外,教师还可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合唱作品供学生欣赏,并对其聆听效果进行考察,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另外,“唱”同样也是合唱教学中的基础实践内容,在合唱中可采用多元联唱的方式,通过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层的体会合唱的内涵。在教学初期,教师可开展低声部的基础训练,随之教学进度的推进,逐渐开展高声部的练习,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并激发学习兴趣,还可采用听唱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经过反复聆听掌握歌曲节奏后,由学生在两个声部环绕中进行唱歌练习,通过培养自主合唱,提高学生的多声部合唱能力[2]

3.3开展游戏教学,渗透多声部训练

旋律与节奏作为音乐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不同节奏具有相应的旋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知识,与学生一同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教学。首先,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为小鸭组、小羊组与小青蛙组,然后分别让每组学生模拟本组动物的叫声,再依次让两组、三组学生同时模拟。在多组模拟过程中,各组学生均有各自固定的节奏类型,各个声部只是循环反复的一个节奏型,每组学生只需把握本组节奏,并与其他组节拍一致即可,由此便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声部重叠。通过开展游戏教学,学生们的合唱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声部训练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多声部合唱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教师还应与发声练习结合起来,将多声部音准训练渗透其中。例如,在学习《小树长高了》一曲时,可开展基础的二声部训练,当教师弹奏第一个长音do时,第一组学生便轻声唱该音并一直保持,在弹奏第二个长音mi时,第二组学生轻声唱并始终保持,如此一来,便产生了美妙的合声。此处应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合声响起时应以简单的手势为学生提供提示,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从而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音高之间的联系,一课完毕,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的合声知识,还深刻的体会到学习后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3.4尊重学生特点,鼓励音乐创作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合唱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开展相应教学。要想使个性化发展的学生发挥出合唱的效果,掌握合声的要领便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所在。教师可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并在培训过程中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善于倾听学生们的一声,不要因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便无视其意见与需求,而是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当对学生进行集体激励,可使合唱团体的凝聚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荣誉感更加强烈,有利于促进其音乐情感的丰富与升华[3]

另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应被抑制,素质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不可采取硬性教学方式,而是要不断的引导、启发,使学生能够自行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使音乐情感转变为自己信念,从而更好的认识、了解社会。对于一些具有天赋或者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也可鼓励他们对歌曲进行合唱和改编,即使改编的不够合理也不应直接否定,而是要先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这种行为,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其修正,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多声部合唱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音乐自信,激发其合唱兴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利用多声部合唱技巧唱出美妙和谐的声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梦蕾.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J]. 黄河之声, 2018, 518(17):119.

  2. 张莉莉.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提高参与度的策略与研究[J]. 华夏教师, 2018, No.097(13):36.

  3. 陈小静. 聚焦音乐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合唱能力[J]. 当代教研论丛, 2017(8):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