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学校与家庭教育

张绪楚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军垦中学,湖北 黄石 435205

摘 要:自古以来,包拯家训、《傅雷家书》等经典故事不断被传颂,家庭教育始终是我国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对象。现阶段,教育作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工程,与教育改革深化发展同步,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如何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取得平衡?保持二者同频共振,是当前社会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热门课题。然而,在一些学校教育中,往往更注重成绩、升学率,忽略学生个性发展;而家庭教育则将责任推给学校,或者严苛要求孩子,导致家校合作效果不佳。因此,本文针对学校与家庭教育展开讨论。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合作探究

步入新经济社会当中,物质生活高度富足,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与教育方面的追求。如何开展优质问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各大学校重点研究的热门课题。然而,在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时,绝不能仅依靠一方力量,而是需要社会、家庭教育等各方力量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才能够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所以,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建立起协调合作的关系,并树立长远的目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1.分析当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学校方面,众所周知学校属于集体性教育,在学校与班主任对学生管理时往往采取统一化的标准,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方面。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化特征与心理差异等,所以在开展笼统式教育时往往容易削弱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承担起培养人才的全部任务。而家庭教育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失,借助于家庭教育能够有效补齐学校无法顾及的短板。

其次,在家庭方面。具体表现为家长教育过分偏激。当前,一些家庭中采取严厉粗暴式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相关的计划,过分注重考试名次,忽略学生的心理、情绪等方面,使孩子丧失独立意识与能力。而一些家长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认知不正确。将所有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只照顾孩子的生活方面,与孩子情感沟通不频繁、不积极。长此以往,导致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健康。

2.分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的必要联系

2.1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奠定基础

原生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是终身的。通过身边人可以发现,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时期、中学、高中甚至大学之后的学习生涯中,一些品行兼优的学生往往拥有着量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氛围。可以说,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以及具体表现等直接映照着孩子原生家庭的教育情况。例如,家长的教育观念、人生观念、行为习惯等,都在无形之中感染着孩子,而孩子不知不觉中开始效仿家长的种种行为,感受家长的面对人生的态度等。因此,家长应该不断加强道德教育,将一些勇敢、正直、正义、善良的品质根植于孩子心中,培养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品质。总之,家庭是孩子最原始的教育基地,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将为孩子树立起榜样。当孩子踏入到学校中,已经带着原生家庭的“教育头脑”,如果家庭教育为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开端,将为孩子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2学校教育为家庭教育提供保证

诚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固然都重要,但是始终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学校教育当中。在学校教育当中,包含着教师的谆谆教诲,学校在生活中的指导,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以及同学之间的沟通联系等,这些是家庭教育所无法取代的。如果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受到良好教育的润泽,与同学之间关系良好,便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回到家中更倾向于与父母亲近交流等。并且,孩子会将在学校中学习到的尊师重长、团结友爱等良好品质投射到家庭生活当中,促进家庭教育开展。同时,学校能够综合考量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情况,举办相应的活动,以便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孩子年龄不断增长,成长需求越来越多,家庭教育应该紧跟学校教育的步伐,满足不同时期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心理方面的指导,与学校共商共建,打造教育共同体。

3.探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有效策略

3.1建立家校一体化合作教育理念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关系着学生的成长质量以及学习情况。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在开展教育时,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达成合作共识,树立起培养人才的共同目标。同时,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锁出发的角度不同。二者都只能了解学生的片面情况,并且是不同层面的内容,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二者应该坚定自身的立场,相互尊重,重视彼此的教育发展情况。要建立起一体化合作意识,为学生打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与学习环境。

3.2学校与家庭之间要紧密配合,加强沟通联系

首先,建立起一种互访的关系。家长要不定期访问教师,同时教师应该对家长进行访问,通过互相交流彼此了解孩子在学校与家庭中的表现情况。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该掌握学生的学习氛围、成长环境、家庭成员的基本文化水平、职业情况、经济状况等,以及孩子的个人爱好,性格,心理,发展状态等。而家长与教师沟通时,应了解班级的具体情况、学习条件、课程内容、学校的教学目标与宗旨、制定的相关教学制度等。当学校与家长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之后,应该共同商议出日后的教育方法,彼此之间应该形成一种配合的关系。一些孩子在家中与学校中的表现存在差异性,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改正孩子存在的一些弊端与问题,从而促进孩子成长。

其次,学校应该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增进家长与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各科学习情况。同时家长要向不同教师反应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确立教育目标。

3.3学校家庭分工合作,以人性化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家庭教育应该奠定基础地位,引领孩子不断向前,帮助孩子建立起完善的品德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与自信心。家长应多给予孩子关爱,增进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学校要发挥主导地位,学校承担着对孩子教书育人的使命,因此不仅要端正孩子的道德品行,同时应该传播知识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拥有过硬的本领以及健全的品格等。总之,学校与家庭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引领孩子朝向更好方向发展,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结束语: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无论是学校教育亦或是家庭教育,二者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而二者开展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学校与家庭是否能够充分契合学生身心特征,结合现实情况与教育现状等,合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积极配合,双管齐下,营造一种适合青少年学习与成长的氛围,从而培养处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栋.谈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策略[J].学周刊,2021(02):181-182.

[2]王春华.建设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学校、家庭教育——读《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1):8.

[3]杨娟芳.浅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结合[J].作家天地,2020(21):100-101.

[4]徐建花. "减负"背景下家庭教育功能转换与家庭教育指导策略[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二)[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