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改进高中感恩教育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浅谈如何 改进高中感恩教育的对策

王雯莉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 723500

摘 要:目前的高中德育活动的实施缺乏感恩教育和感恩实践活动,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感恩意识和感恩习惯。作为现代人都应具备的一项道德准则,感恩意识,是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也是其做人的基本修养。对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要重视感恩教育,采取多样的方式将感恩内容和实践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之中,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践行感恩行为。

关键词:高中;感恩教育;改进对策

目前的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施受传统教育观念、德育手段等影响,无法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教育是高中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其在强化个人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树立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高中班级管理中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与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想要更好、更快的完成此项任务就应该明确教师在实际进行感恩教育时有哪些不足之处,诚然,任何改革都是存在镇痛的,在新与旧的冲突中不断试错、不断改正、不断进步才能找到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正确方式,才能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当前班级管理中的感恩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感恩教育存在教条化和形式化

感恩教育教条化与形式化问题存在于许多高中的教育工作中。有些学校单纯的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感恩教育时流于形式,困于规定,不注重感恩教育的实际意义,不关心感恩教育的教学成果,教育内容也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1.2没有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教师在进行高中班级管理时对感恩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也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受应试教育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看成第一位,关于的关注升学率,认为除了学习成绩之外的一切教育都不是主要的,将感恩教育独立出去,或者将之放弃,学习成绩成为学生好坏评定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是十分不可取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只有学生懂得感恩并学会感恩,才会明白别人付出的辛苦,将来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懂得付出而不是索取。

2.加强感恩教育的对策

2.1活动引领,拓宽感恩育人渠道

在高中德育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想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说教方式的限制,积极组织多种活动,给予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建立对感恩的感性认知,积累经验,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践行感恩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在组织高中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组织以下类型的活动,开拓感恩育人的途径。

(1)围绕节日组织活动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丰富多彩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传统节日是文化的结晶,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内涵,不乏感恩因素。如国庆节。经历了多年的战乱,无数的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这一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庆祝国庆节的时候,我们需要感恩革命先烈。所以,我在组织感恩教育的时候,会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到烈士陵园扫墓,为无私献身的英雄们送上一束鲜花,鞠上一个躬,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或者走进博物馆,由工作人员带领着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革命先烈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并回忆当前的美好生活,在今昔对比中,感恩革命先烈。在如此活动结束之后,我鼓励学生书写一篇小文章,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提升感恩认知,树立感恩意识。

(2)围绕教室组织活动

教室是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获知,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感恩教育不是靠教师的说教实现的,而是在环境的熏陶逐步开展的。所以,我在组织感恩教育活动的时候,会发挥环境的作用,和学生们一起对教室进行装扮,以此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此项活动的过程中,既能感知感恩教育,又能受到感恩思想的熏陶。具体来说,在感恩教育活动开展中,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形式,搜集与感恩有关的小故事、名人名言等。接着,我们在课堂中对这些内容进行共享、分析,投票选择直击人心的内容,将其制作为画报、条幅等,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从而营造出浓浓的感恩氛围。之后,只要学生走进教室,其抬头就可以看到这些与感恩有关的内容,受到启迪。

(3)围绕社会组织活动

怀揣着什么样的心情看世界,其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以感恩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时候,其自然会觉得这个生活是美好的。当学生以憎恨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时候,其自然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可恶的。所以,在组织感恩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还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感恩,践行感恩,从而真正地将学生培养为懂得感恩的人。一般情况下,在感恩教育活动开展中,我会打破学校的界限,将学生带入社会,积极组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走进敬老院,走进孤儿院等,将自己的一颗感恩的心寄托到弱势群体身上,学会感恩。

2.2课程引领,打造感恩教育特色

纵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在学校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在挖掘学科德育内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道德素养的发展。感恩教育的实施同样需要如此。就高中语文、数学、政治等学科,其中无一不蕴含着德育因素。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无一不蕴含着丰厚的情感。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打破语言知识的限制,挖掘其中的感恩内涵,以情境教学、生活教学等方式将感恩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使学生在品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获得感恩意识的发展。比如,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数学史内容,使学生在数学结论探索过程中,对数学家的无私奉献进行感恩。

2.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感恩教育情感性

新课程下的教育工作讲究以人为本,只有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才能使感恩教育更好的开展下去。要想实现此目的,第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多沟通与交流,且这种沟通与交流是站在朋友的角度上,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师生关系,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其次,身为老师要懂得教师本身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榜样作用。同时做到不同学生不同对待,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于比较自闭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更多的温暖,这样学生本身就会形成感恩之心,形成健全的人格,懂得给别人带去欢乐。

总之,在高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肩负育人重任,围绕节日、课堂、社会等,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活动引领,拓宽感恩育人渠道;同时将感恩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感恩意识,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凌维欧.农村普通高中开展假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17(13):19-21

[2]杨翠琴.感恩教育诚心感化—浅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J].赤子(上中旬),2016(0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