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作业结构调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刍议 小学数学作业结构调整

陈丽妮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三小学

摘要:作业一直以来都是辅助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然而,如今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布置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生硬,重复性极高,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的精神,更多的是在升学率的驱使下,对学生开展题海战术,使得学生在面对这些作业时味同嚼蜡,不仅提不起兴趣,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对学生学习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本文结合前后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业调整

笔者任教小学数学,过去主要采用传统的题海式作业强化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效果不理想,有个别学生还因题量多无法完成作业,成绩进步慢。任何教育都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取得成功,那么小学生的特点是什么呢?小学生心智未成熟,喜欢模仿,处于专注时间短、自学能力弱、对生活新鲜事物高度感兴趣时期。因此,小学数学作业量不能大,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生活实践,结合班级学生知识特点进行调整,才能高效发挥作业的作用。

一、兴趣为师,成功的开始

(一)引用动画片角色

笔者所任教的学生喜欢看《西游记》《海绵宝宝》《熊出没》《猫和老鼠》《冰河世纪》等动画片,好胜心较强,因此在作业设计时,题目内的人物角色小明、小红等换成动画片的八戒、汤姆猫等角色,学生在看题时见到熟悉的“身影”,好感油然而生,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例如,有一道数学题原题目为:小红家这个月使用了181度电,每度电0.69元,小红要交多少电费?这题目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但对部分贪玩后进学生吸引力不强,笔者将题改为:供电公司记录显示海绵宝宝上个月的电表示数是755度电,这个月示数是936度电,每度电电费是6角9分,这个月海绵宝宝要交多少元电费?他们一见到海绵宝宝字样,精神立即振作起来,很快就进入审题状态,解题兴致也随之大为提高。

(二)应用题增加小故事情节

例如,在设计乘法计算题时,笔者设计了带有故事色彩的题目:熊二成功破坏了光头强破坏森林的计划,光头强要去捉熊二,熊二每分钟跑45步,每步跨度为1.1米,光头强每分钟跑55步,每步跨度为0.8米,请问光头强能追上捉住熊二吗?将乏味的数学题变得生动有趣,变枯燥为乐园,既拓宽知识,又使家庭作业充满活力和新鲜感,大大吸引学生的解题兴趣。

二、尊重个性,分层设置

尽管同班级小学生年龄相仿,便心智发育不一,如果忽略学生个体发展的特征,生硬布置单一难度的作业,容易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的现象,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深入考虑学生个体特点,分析本班学生差异情况,合理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一般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拓展题,中等生可选 提高题,稍差的学生可选基础题。例如,在学习了表面积和体积后,笔者设计了三道作业题给学生:第一道是,杰克老鼠用锡纸制作成长方体的盒子装巧克力,准备放入冰箱保存,如果盒子的长是2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做这个盒子最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锡纸?这个盒子可以装多少立方厘米巧克力?第二道是,杰克老鼠用锡纸制作成长方体的盒子装巧克力,准备放入冰箱保存,如果盒子棱长总和是116厘米,长是20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盒子可以装多少立方厘米巧克力?第三道是,杰克老鼠用锡纸制作成一个底面是一个正方形的盒子,底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长方体的盒子装巧克力,准备放入冰箱保存,一个长方体笔盒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底面积100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做这个盒子最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锡纸?这个盒子可以装多少立方厘米巧克力?三道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提供的条件信息不相同,解题的思路不同,难度具有一定的梯度,可以满足知识基础水平和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需求,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达到分层学习教学效果。

三、融入生活,育人与育德相结合

(一)调整设计生活数学作业题

为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教室每支光管开25小时就使用1度电,如果我们班每天天亮后多开1小时光管,每学年有200天,那么1学年我们班会浪费多少度电?如果全校所有教室每天都多开1小时,1学年会浪费多少度电?学生通过观察每个教室的光管数量和学校的班数,计算出结果。这道题还可以转为浪费水、浪费粮食等等类型的生活数学题,既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又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引发学生对生活成本的思考,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实践调整数学作业,提高数学素养

设计合理的小学数学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去课内外进行自主实践探索,从而开发创新潜能,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圆形的面积计算后,笔者设计了三道假期作业:第一道,某公园的湖面有个自动旋转装置射程为5米的喷泉,这个喷泉能喷射到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第二道,请你带上皮尺测量篮球场3分线区域内半园的半径,并计算3分区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第三道,某塔是古代建筑的,外围形状是圆形,请测量一下塔外直径和内直径的长度,并计算出塔的环形塔脚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设计由浅入深,第一题根据半径求面积是对圆面积公式的巩固;第二题篮球场是学生天天可见的场所,篮球场蕴藏有很多数学知识,3分线内区域的面积,学生要先分析3分线内区域包括哪几个基本图形,并去寻找所要求的图形面积的基本条件,这是对圆面积的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题事物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是对圆的面积深化的运用。这样设计既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融洽关系,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要推进作业改革,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必须遵循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以趣为导,结合生活实践,才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齐圆圆.重评价 促发展——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实施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