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视角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特征及建设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高职院校视角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特征及建设对策

潘京涛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61000

摘要:企业成长既取决于企业规模、生产效率等内在因素,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和社会议题并存的社会转型期,引导企业依靠能力建设实现企业成长己迫在眉睫。而通过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评定,将会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它在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地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多维度地调动了企业参与共同培养人才的积极性。鉴于此,高职院校视角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特征及建设对策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型企业;特征;建设对策

一、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特点

1、校企优秀师资共享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师资不足已经成为一大问题。第一,在目前新形势下,学科结构不断调整,新兴专业的专任教师严重缺乏。第二,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位置和地理环境无法吸引到足够的师资力量。第三,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大量的优秀师资跳槽去其他行业,导致高职院校人才流失。校企融合企业所做的师资共享是深层次的共享。以国家先期着重培育的24家产教融合试点企业为例,这24家企业全部有投资建立自己的职业院校。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线技术信息及案例资源,甚至直接做到“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企业方和校方共同运作,发挥协同优势。

2、课程设置与企业发展融合

在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始终交互出现。学生A在学校里是一名学生,在企业里是一名员工。此时,如若企业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上没有达成一致,就容易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进入企业实习无法产生他应有的价值,继而被企业闲置或者辞退,学生又会抱怨在企业学不到本领。所以学校与企业应共同讨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目标,设立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纵观国家先期着重培育的24家产教融合试点企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紧密联系企业的发展需求,学校联合企业合理设置专业及课程,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

3、企业提供高新技术支持

校方的科研可以和企业的先进技术相结合。学校的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论文、著作、项目、奖项上。与此不同,企业方主要通过技术研发产生经济效益。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学校师生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智力支持,促进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企业与学校共享知识产权,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同步发展;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力量,支持学校承办或参加技术技能大赛;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现场新技术、新工艺,提供软件和案例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为企业提供较好的服务,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视角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对策

1、加强对企业家才能的引导和培养

(1)保持相关政策的连续及稳定。良好的扶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政策,也是有效配置企业家资源的重要举措,它有助于将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引导到帮扶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成长上来。同时,政府要保障相关政策的相对稳定,以避免政策波动转变为企业家才能发挥的负面影响。

(2)夯实企业发展预期,提振企业家信心。明确产教融合政策,倡导产业形态、经济运行模式及职业教育发展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企业家对未来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形态选择、协调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预期及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也是未来产教融合型企业成长的推动力。

(3)积极应对不确定性,强化职业身份认同。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企业家较高的职业身份认同,也有助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成长。企业家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应对出现的不确定性,如合理地化解产教融合型企业在经济价值获取与社会价值创造间的行为冲突;再如智慧地处理日常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动企业家才能在产教融合型企业成长中的充分彰显。

2、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企业与校方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先获取优质的毕业生资源。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企业参与程度越高,毕业生就越有可能符合企业的预期;企业也会担忧优质毕业生流失的问题,那么如何避免这一现象呢?企业可以将文化输出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着手。将校方毕业生在企业中获得发展的例子整理成册或展板进行文化布置;学生耳濡目染,企业自然获得了先入为主的优势,同时扎实做好课程设置,共编教材,师资共享等工作。捐赠教学设备,实训室或者图书室都将让学生对企业及其文化产生认同感。

3、高职院校正视主体位置并加强师资建设

高职院校要加快深化产教融合的模式理念,正视自己在产教融合模式中的主体位置。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及特点在接受企业资金等帮助的同时,为企业投入师资力量,提供企业培训、咨询服务、经营策划及其他方面的继续教育。企业虽然不能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获得最直接客观的经济收益,但是能够在员工培训等方面节约成本,获得更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为产教融合中的企业参与增添动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增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资金投入,大力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为教师团队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办法。此外,高职院校要将企业的业务及长远发展与教务教学结合,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紧密契合,做到高职院校对企业定向输送人才。

4、修葺产教融合型企业成长的相关制度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特征和角色是由政府政策和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企业家共同造就,从企业端视角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鼓励其持续地参与职业教育活动。政策工具的使用势必会吸引更多来自行业、产业界的协助及发展创新的可能,从而使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相关现行政策推动呈现出更为全面的效果,助力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社会福利缔造者”角色的塑造。同时,引导传统商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或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证目录,推动各类企业运用各种形式或资源参与到产教融合之中。

三、结语

产教融合发展,有利于普通企业向产教融合型企业转型,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产教融合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企业及政府三方的协同努力,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也离不开多方的付出和合作。

参考文献:

[1]潘建华.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逻辑基础与基本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101-105.

[2]曹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学理逻辑、多维价值及选择适切性研究 ——企业行为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0):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