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应用发散思维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2


初中美术教育应用发散思维的路径研究

周燕

常熟市海虞中学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给初中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体现美术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美术教育在初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研究初中美术教育中应用发散思维的路径。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用发散思维,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发散思维;发展困境;应用路径

引言

现在我国对美术教育实行多政策跟方法,但是最大的一点问题是国家重视美术教育,但是学生的家长不去重视,从而去导致老师对美术的不重视。感觉美术就是课外科目,导致很多家长对美术教育的反对。所以,现在初中的美术教育应当先去得到家长认可,给家长讲诉美术教育的作用。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们的想象去进行改变,将美术教育与学生们的想象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提高效率更能加大学生们对美术教育的兴趣。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符合个体兴趣的活动往往能提高人的积极性,使人积极愉快地从事该项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培根曾说: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顺应其成长规律;其次要力求教学内容、构思新颖,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教师应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布置有灵活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分享创作心得,捕捉创作灵感。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思维的形成在根本上描绘受到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驱使,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是外显性的,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外在因素,而非内在因素。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和意愿为驱动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美术潜力。美术创作具有实践性特点,对学生的独立性要求相对较高。针对美术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创作更加贴合生活实际的作品,拓宽学生的创作视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空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给予学生更多肯定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拥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绘画时学生们也十分渴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兴趣产生影响,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信心,在发展学生思维上也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请不要从成人视角对学生所绘画出来的作品进行评价,因为成人视角和学生视角在绘画创作上存在很大不同,强行过早的让学生们用成人固定思维去绘图将会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上失去兴趣,也难以在作品中不断进行创新。

4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培养发散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正处于从初中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与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周围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比较细心,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这能够为艺术创作中图形的构造和画面的丰富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整体特殊性,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用新颖的、独具个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开展美术创作的欲望。

5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教学多媒体手段也在不断的升级换代,初中美术教学也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新的教学技术。例如,在学习美术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中播放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老工艺的视频,学生在完成自己作品的时候播放具有中国风的音乐,这样学生就在一个氛围十分浓厚的环境下熏陶成长,完成的作品也不仅仅是一个初中美术课程的作业,而是具有感情色彩的作品。

6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美国学者罗伯特·恩尼斯指出: “批判性思维是旨在决定我们信念和行动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崇尚大胆质疑,谨慎断言,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轻信,努力保持理性;坚持多样性,考虑问题的不同方面,避免思维狭窄化和片面化。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家”的毕加索,既不愿模仿别人,又不愿重复自己,始终保持着批判精神,因而他的艺术生命力是旺盛的、永恒的。各种美术思想、美术作品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这就需要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积极分析、研究、比较、质疑、论证、评价、选择、判断与批判,敢于求异,大胆探索,以批判性思维评鉴不同流派、不同作品,养成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艺术、以科学的态度审视事物、以发展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从批判到超越,形成独到的见解,成为美术知识、技能的表现者和创造者。

结语

初中美术教育承载着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发散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美术教育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助力;另一方面,发散思维的广泛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置身于美术教育活动中。因此,教师要把握美术教育与发散思维的关系,采取有效的应用措施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优秀品质,最终促进学校整体美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春香.初中美术教育应用发散思维的途径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6):258.

[2]万国祥.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一代(理论版),2018(21):242.

[3]陈璐翌.构建初中美术欣赏课有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6):88-89.

[4]刘阿燕.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82):184.

[5]陶妍君.论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新课程(中),2017(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