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攻击行为在家校合作中的引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特殊儿童的攻击行为在家校合作中的引导

李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特教学校 841800

摘要:特殊儿童之所以产生攻击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孩子,更在于家长和学校。尤其是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本身在心理和生理上已经受到了创伤,如果不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合理引导,问题将会更加严重。本文着眼于此,重点分析了特殊儿童之所以产生攻击行为,在追求感官刺激、引起身边人的注意以及获得具体事物的满足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并且根据原因进一步提出家校合作的方法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儿童兴趣爱好、给予儿童关注尊重、科学合理的进行引导以及营造健康家校氛围这四个方法。

关键词:特殊儿童;攻击行为;家校合作;行为引导


特殊儿童的攻击行为一直是学校和家长为之头疼的一个大问题,但在对儿童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引导,很多家长老师不得其法,片面的把错误全部归咎到孩子身上,使得攻击行为不断产生,不断被遏制,又不断爆发,周而复始,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特殊儿童自己都心力交瘁,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酿成新的冲突,造成严重后果。故此在对特殊儿童的攻击行为进行引导时,家长和学校必须通力合作,互通信息,确保引导行为的一致性,才能帮助儿童去除坏的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造成特殊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特殊儿童顾名思义,是在智力或者身体上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的儿童。产生攻击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些身心问题,身体上的问题需要医院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就生活中的案例来看,心理上的问题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这种原因有孩子自身存在的,也有家长和老师的问题。

1.1追求感官刺激

不单单是对于特殊儿童,即便是对于很多正常的儿童来说,对外界事物都有着很大的好奇心。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正确和错误的定义都很模糊,做事情更多的是依靠本能去做,不会去考虑后果。如果儿童发现攻击行为能够给自己带来感官刺激,产生快感,那么这个儿童就会一直重复这一动作,如果没有家长和学校的引导,孩子很容易就会从小养成恶习,最终误入歧途。尤其是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往往经常沉浸在自己一个的世界中,不会在乎别人的感受,当他发现在自己的世界中,只有攻击性行为这么一种事物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时,自然也会本能的去做,至于别人是否会痛苦,家长老师是否会训斥,这个孩子其实是充耳不闻、无动于衷的。

1.2引起身边人的注意

这个原因其实是最为主要,也是涉及范围最广的一个原因,很多孩子之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攻击行为,根本原因就是这个行为会极大地吸引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是决定自己很多事情的最为重要的两个主体,如果孩子的受关注度不够,孩子认为受到了轻视,又不会通过其他方式去表达,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这么一个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又会引起注意的方法。

1.3获得具体事物的满足

当特殊儿童想要获得一个玩具时,想要就某种行为得到允许时,他难以或者不知道采取何种办法来获得满足,攻击行为就是一个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更为麻烦的是,当孩子出现类似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往往息事宁人,认为先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停止目前的行为,其他的都可以在以后慢慢说,只要首先把眼下的难关度过就可以了,反而助长孩子的攻击行为。

二、家校合作引导特殊儿童攻击行为的方法策略

2.1培养儿童兴趣爱好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引导来说同样如此。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充分接触各种兴趣特长项目的机会,利用节假日或者是课堂活动日的机会,向孩子们展示相应的好玩的事物,使得学生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将心思放在兴趣爱好上,而不是将攻击行为作为自己获得感官刺激的方法。

2.2给予儿童适当关注

家长和学校对特殊儿童的关注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内心之中,而是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才不会通过攻击行为引起注意。教师在授课时,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是请孩子们回答一下问题,或者是对孩子们的作业写一些特别的批语,总之要让学生感觉到关注。家长也要在孩子回家之后,多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予鼓励和释疑解惑,家校形成良性互动,使得学生在家在学校都能感觉到自己深受重视,孩子的自信力也正来源于此。

2.3科学合理的引导儿童

引导儿童的首要原则是要做到“赏罚分明”,当儿童出现攻击行为时,就要及时的严肃予以制止,告知儿童这样做的错误之所在,并且给予适当的惩罚。决不能孩子之间一出现攻击行为就急着熄灭“战火”,靠满足发起攻击孩子的要求而息事宁人,反而给错误的一方以奖励,天长日久,不仅发起攻击的孩子会形成习惯,其他孩子也会从中看到好处,从而争相效仿,使得矛盾扩大。同时,对于守纪律的孩子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代币式激励对特殊儿童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肯定。

2.4营造健康的家校氛围

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特殊儿童恢复正常来说意义非常。学校教育理念、学校日常举办的活动、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要求,都在决定着这个学校的氛围是否适宜儿童成长。就家庭来说,父母之间的相处、父母的社会交往、父母的行为、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等,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氛围是否健康。儿童都是一张张白纸,他们是五彩斑斓还是漆黑一片,取决于老师和家长是如何引导的他们,攻击性行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家长和老师做了错误的榜样,缺乏自主选择能力的学生被动的学习,养成坏习惯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结语

孩子们都处在一个学习成长的阶段,尤其是特殊儿童本身就受到过创伤,更加应该小心呵护。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扮演着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进行家校合作,以使得特殊儿童类似于攻击行为的坏习惯减少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目标。本文仅仅是对此的一个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特殊教育从业着和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琚四化.美国特殊儿童问题行为干预模式的转变[J].现代特殊教育,2011(5):43.

[2]陈曦. 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2 -43.

[3]余慧云, 江小英. 成渝地区特殊儿童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11):77-83.

[4]刘洋. 特殊教育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现代特殊教育, 2018, No.329(2):72-76.

[5]万谊. 重叠影响阈理论在特殊儿童家校合作中的应用[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4(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