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爱并重,尚技崇德---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工匠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严爱并重,尚技崇德 ---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工匠精神

幸达杰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401120

摘要:匠人的成长分为“尚技”和“崇德”两个阶段,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和升级的过程[1]。中专院校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应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一以贯之,培养他们学习专业技能的认真态度,爱岗敬业、尚巧达善的工作作风和道技合一、追求极致的高尚理想以及内发于精益求精的创新品质。本文以中专院校班主任的视角,探讨研究了如何在专业课上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以期能够为同行提供一点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工匠精神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工匠精神再一次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并在中等专业教育中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班主任作为中抓学生的人生指路人,应该重视我国重塑工匠,创新发展过硬技术性人才的强国策略,积极在幼儿教育专业班级管理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元素,从而使班风更精、更优、更有特色,使学生更具成才观念和职业价值感。

  1. 学前教育专业的工匠精神内涵及其价值取向

工匠精神孕育于手工业时代,从其社会发展角度看,工匠精神就是强调在制作产品或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努力钻研,以求达到尽善尽美的结果的一种行为追求[2]。从建国初期发展到如今,我国的工商业战略和教育战略历经了多次变革,工匠精神也随之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并对各级别、各工作岗位的人员的职业追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进步的衡量尺度,是职业发展的道德引导。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工匠精神可以理解为匠心、匠术和匠德,是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对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升的专注感,对敬业品质培养的执著感。他们未来的工作职责是去关爱和培养幼儿,他们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都对幼儿期阶段儿童的身心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工匠精神不仅仅包含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技能,更包含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热爱,对自身职业的崇高定位。这样才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去投身于、奋斗于学前教育事业。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一)专业技能整体水平有限

相比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我国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诸多弊端,如实习时间短、实训时间过于集中、实训效果不显著等[3]。学生大多数的实习工作是完成特定的教授内容,在形式上主要是辅助和配合主讲老师实施相应的幼儿教学活动。这种实习方式的单一性并不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加之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缺少智力技能课程,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尽管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专业老师也会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来实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但也因为这种偏向就业的理念使得教师在对学生的实训中忽略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学生长远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求。

(二)工匠精神严重缺失

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一撮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良好习惯的坚持,其中包括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而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当中存在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索钻研的刻苦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后不愿意去克服,经常表现出信心缺乏、决心和毅力不足,这在无形之中便提升了班主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难度。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职业取向上缺乏工匠精神的表现,还体现在对职业本身的热爱和奉献精神远远不够,对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自我要求不够,这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造成了较大阻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措施

(一)在制度中融入工匠精神

学生工匠精神的缺失,与我国当前工匠制度的缺位不无关系。在工匠精神再一次回归我们的视野之前,它更多的是处于边缘化位置,那么在学前教育的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也难免会身陷困囿[4]。对此,我们要在新的政策推动下,及时反思、及时行动,以制度创新来奠定学生工匠将神培养的根基。

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是班主任的职责,也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基,那么对班级实施精细化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也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工匠精神的力量,强化学生行动上的自觉。例如,班主任可以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制定5S精细化班级管理模式,并监督、督促学生去落实和执行工作任务。具体而言,可以在班级卫生打扫工作中首先明确分工,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对于打扫过程,应该要求学生执行高标准、严质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此基础上,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执行力和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培育学生尽心竭力、一丝不苟的优秀品格。尽管只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通过精细化管理也使得学生从这些小事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效力,从而促其养成敬业、勤恳的良好品质。

(二)在主题班会中融入工匠精神

2016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版了《工匠精神读本》,其中编入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工匠故事,同时鼓励中职院校班主任借鉴此读本来实施班级管理,引领学生体会和践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成才观。那么在工作实践中,班主任不妨将此读本作为依据,组织相应的主题班会,从而在班会中推进工匠精神。

信息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行业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利用常见的智能手机,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就更加便捷。例如,班主任首先将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制作成微课,并适时传送至班级管理群中,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水平制定关于工匠精神个人学习计划。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每周一次的总结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包括思想的超越或者成绩的进步等多个方面均可。班主任在进行点评时要注重引导他们认识“技能早就人生”的积极观念,激发学生对技能成才的希望和憧憬,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修养,主动吸纳更多新的知识。

(三)在班级活动中融入工匠精神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班主任应注重班级中工匠精神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而要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对班级文化进行精心布局,从而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班级设施文化和活动文化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教师的宣传栏中和学习区张贴学前教育人员的励志名言和画像,通过黑板报呈现大国工匠的成长历程,在宣传橱窗中展示学生的获奖证书和个人作品,将工匠精神外显于物态的设施文化建设中,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见皆是工匠文化,所处皆是工匠精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形成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和追求。其次,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工匠精神的相关活动,从而锻炼学生形成学前教育能力。例如,结合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定期开展乐器、歌唱、舞蹈比赛,学生可以单独报名,亦可以以小组形式参与比赛。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并根据学生在比赛中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促进其学前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团结协作的品质。

  1. 结语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摇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影响着我国未来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和塑造人才的主力军,必须要注重学生匠术、匠心、匠志、匠德的培养,必须要以专业课为基底,将各项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打造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团结一致、恪尽职守、德艺兼修的匠魂。


参考文献

[1]张静.工匠精神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贯彻落实[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85.

[2]刘星.德国工匠精神培育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启示——以贵州省为例[J]. 职教通讯,2019(10):38-43.

[3]卢敏月.新时期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发挥与培育[J].职业,2017(4):42-43.

[4]王东东.“工匠精神”视角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8):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