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激发学生内动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2

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激发学生内动力

樊森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 66

又一届高考落幕,我所带的高三三班为校区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高一下期原班主任中途离职,期末成绩与同类班级相比差距明显,高二阶段也几乎次次考试年级垫底。但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担心的班级,由于有学校的信任和包容,有三班团队的通力合作,在高三阶段逐步崛起,并在最关键的高考中显现了自己的亮点。回顾过去两年的班级管理,笔者认为只要能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动力。而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放在第一位来思考的问题。对此,我有如下几点感悟:

  1. 教师的自我修养决定了班级氛围的走向

班级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决定于教师的工作方式,教师的工作方式又受制于教师的认知水平、专业素养与环境影响。在所有影响因素中,认知水平最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的自我修养可以不断提高个人对工作或环境的认知水平,从而决定班级氛围的走向。在去年的德育研讨会上,我曾经做了《追求责任担当的“美感”》的主题发言,其中就谈到教师的自我修养问题。我认为教师只要做到“个人有胸怀,学科拼效率;生活要正常,履职应尽力”,就能使班级氛围的营造减淡功利色彩,更多的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从而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1. 师生关系的和谐保证了良好班级氛围的稳定和持久

班级氛围良好,往往师生关系和谐;而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是班级工作团队能形成合力。三班是所有班级中更换教师数量最多的,除了英语A班和体育教师以外,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高二或高三阶段才来到三班,班级薄弱学科多,改变难度大,加上时间紧迫,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解决班科关系和师生关系问题。解决班科关系问题其实并不困难,只要班主任有全局意识,能合理确保每个学科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团结科任教师;而师生关系的和谐问题却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出努力。事实上三班的所有教师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使班级的诸多薄弱学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现在思考这个问题,笔者感悟到只要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知正确,就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促进学科问题的解决。要做到认知正确也不困难:只要教师能理解到“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保护受教育者,不降低他的人格”,就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只要教师能理解到“真正的人道精神首先意味着要公正,而所谓的公正,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切实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尊重同事,善待每一位学生,就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只要教师能理解到“一切制度都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教师能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就能有效解决班级管理或课堂管理的认识偏差,从而使班级管理或课堂管理轻松,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1. 班级环境的设计与更新对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1. 确定“和”为三班班级文化的核心

我从接手三班开始,就把“和”作为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要求学生做到“对己平和,对人和善,人际关系和睦“,从而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之中。两年的训练确实很有成效,三班学生关系和睦,两年之中没有出现过明显的矛盾或冲突,相对轻松的人际关系既让学生感受到同学情谊的温馨,良好的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

  1. 确定“做最好的自己”为学生个体目标关键词

校区的学生普遍为中等生,在横向比较中很容易有挫败感,而每次考试的校区比较又必然要面对。很多时候惨不忍睹的差距就成为班级工作的一个难题。如果班主任不假思索地在班会或家长会上使用相关数据,往往会带来副作用;很多家长也会本能地喜欢使用横向比较的方式来判断孩子的“成功”或“失败”,其结果往往使亲子关系疏离。班级把“做最好的自己”推荐为学生个体目标关键词,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白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为了自我的完善与成长。学生明白了“做最好的自己”的内涵和价值,才能在面对现实挑战的时候真正心甘情愿,这样,学生的内动力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激发。李同学一诊只有570多分,平时考试也就在年级10名左右,能在高考上一鸣惊人,就是三班学生中内动力得到充分激发的典型。

  1. 励志标语生态环保,照片墙作用独特

三班班级励志标语是“仁、信、勤、韧,青春无悔”,教化意味虽浓,但全是正能量,比单纯的考试激励更有意义:仁者爱人、信者守信、勤者惜时、韧者坚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大力倡导,其价值远远超过那些功利肤浅的高考励志标语;班级还把清新脱俗的“春暖花开,六月绽放”作为高考倒计时一百天的口号,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班级氛围的特色。高三下期,班级将整个后黑板布置成照片墙,照片墙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全部张贴班级成员的婴幼儿照片,相信那些肥嘟嘟的可爱照片唤起了很多学生心中柔软、美好的回忆,而美好的回忆又往往能联结美好的想象;另外一部分张贴学生中学阶段的照片,从婴幼儿到青年,十八年的岁月就在一瞬间浓缩,美好的回忆与美好的想象相连,美好的想象又注定离不开拼搏的现在。一个照片墙,相信也激发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内动力。

  1. 每周书写“生活的辩证法”,启迪学生思考、理解生活

在教室后面的白板上,我每周手书“生活的辩证法”,也对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在高三下期开学第一周,我送给学生这样的内容:“如果你不能飞,那就奔跑;如果不能奔跑,那就行走;如果不能行走,那就爬行。无论你做什么,都要保持前行的方向”;当月考结束,学生们彷徨苦闷时,我又送给他们这样的话:“爱你现在的时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较什么真呢?未来的还没有来,你焦虑什么?青春如果没有了奋斗,没有了挣扎,没有了绝望,没有了希望,还叫什么青春?”二诊结束以后,我又送给孩子们这样的话:“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充满了不安,可是除了勇敢面对,我们别无选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包含一定哲理,并不深奥难懂的赠言,既能避免普通说教的干瘪,又能让一部分学生在处于低谷,情绪低落时受到启迪,及时振作,同时也为爱积累的同学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

  1. “提醒单”管理方式为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制度保障

“提醒单”制度是我自己摸索创立的班级管理制度,从2003年开始已连续使用十八年,效果良好。

《提醒单》制度能将有关规范性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最大限度避免了班级管理中可能导致的师生冲突,也能训练学生形成“后果”意识,学会责任担当。管理的人性化与规则的严肃性结合,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为他们保留了合理的自我调整空间,又维护了班级的常规管理秩序,从而为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制度保障。十八年,六个不同阶段的班级,无论初中高中,不管实验班平行班,都因为这个制度出现了不少的亮点:有序的班级、安静的环境、浓厚的风气、轻松的关系、充满竞争力的成绩,还有诸如“哈佛女孩”、“康奈尔女孩”、“奥运火炬手”、高考校区第一名等闪光的个体。

“教育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鼓舞和唤醒。”只要我们重视自我修养,提高认知水平,讲大局,不自私,少功利,多反思,就能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从而很好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春华秋实,真诚的付出必然有丰硕的收获,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是学校这方肥沃的土地滋养了我们。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工作上还有不少缺点,成绩里还有很多遗憾,我们还需要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