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鲍晓琴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要依循“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反馈问题、拓展问题”的基本程序进行,其具体的教学实施要围绕生活开展数学探索;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问题;要合理灵活运用数学教材;要在学生进行生活化探索后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最终利用生活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总结了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操作过程,并提出了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目的在于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此时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经验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改革提出之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明确提出要按照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将数学中的知识逐渐生活化、具体化。

1数学生活化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①体会数学来源生活,增长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思维较为简单,学习数学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教师给小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深深地吸引住了小学生,让小学生懂得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数学是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当教师给小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时,小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高,相比于传统的作业方式,这样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会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资源,真正热爱数学。②降低数学知识难度,提高解题效率。对于难度系数大的数学知识,如果仅凭教师口述,小学生很难理解,即使教师反复的讲解,也仍然有一些后进生听不懂,这样形成了两极分化,将会对小学生造成影响。而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引入课程,创设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情境,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小学生可以一边学知识一边做游戏,实现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超市去体验购物,还可以带小学生到空旷的田野上感受方向,这些方式都要比单调、乏味的讲解有实效。当小学生不再恐惧数学,他们的解题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2.1设置生活化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先设置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进行“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设计了为学校花坛测量周长的任务,帮助校园后勤师傅计算花坛周边建设需要的花边长度。在这样的生活化问题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自然也会更主动地探索,了解圆形周长的计算方式。

2.2感悟数学知识以及生活之间的联系

小学阶段的教材知识相对来说知识点以及逻辑体系都较为简单,但是由于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年龄特质以及实际身心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在进行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的应用时较为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想要从实际生活上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采用一定的策略。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创设实际生活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想要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兴奋以及高昂情绪,这样才能够不断吸引学生投入知识学习中,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是完全割裂的,并没有深入发掘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多去观察周围生活与数学有关的事物,这样才能够以身作则地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2.3情境创设趣味生活化

情境教学已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个时候教师要在数学生活教学模式中引入情境,实现情境的全面铺垫。首先,要求教师对本节课教学重点全面了解,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将课堂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得以提升。例如,在《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换角度观察物体的竞赛情境,确保学生在观察生活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更多的趣味体验;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教学情境的持续性,保证学生能够在整节课之中都能够形成情境感悟。教师让学生组织了竞赛活动,在教师的要求下,两组同学都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观察玩具汽车在不同角度所展现出的图片,这样不断增加速度,学生就会有失误的情况,以此形成竞争;最后,针对这个玩具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情况,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就对观察物体有了更多的体验,请学生说清楚通过刚才的活动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另外,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观察拓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副情境图,进而对图之中的人物关系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样不同角度不同感受的体验,让学生对生活场景更为熟悉,也更深刻地理解到了要多角度地仔细观察。总之,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时刻考虑到所用道具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所涉及的内容要带有趣味性。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势在必行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引导小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扩大小学生的认知视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转化为教学模型,开发小学生的智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找到学习的动力。我们还要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活动中,使小学生既能够收获到知识,又能够感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张丽.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J]教育科学,2017(2).

[2]刘小霞.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J]读与写,2017(17).

[3]周小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