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地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韩小强

青海省西宁市艺术实验中学 810000

摘要:地域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一衣一食一物都具有地域特征,抓住其地域特征将其带入到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与课堂教学资料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更能够在充实课堂的同时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文章从追根溯源以及按迹循踪两个角度入手,以青海地域文化为例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具体对策,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地域文化;中小学美术教育;融合对策

  1. 追根溯源,探析地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 美术学科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地域文化代入到

美术课堂,实际上就是将生活、将历史代入到美术课堂,能够深化学生的美术学习,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增加美术教学的深度,符合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

  1. 课堂本身就是文化知识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将地域文化代入到中小学

美术课堂,能够将优秀的地域文化传递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地域文化的“传承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学生对地域的认同;

  1. 地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融合是美术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它开辟

了美术教学的新空间,同时更容易被中小学生所接受,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1. 按迹循踪,探析地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融合的具体对策

  1. 深入挖掘资源,有效整合,支撑美术教学

  1. 链接自然景观,了解地域文化艺术魅力

由于地区水土不同、气候不同,地区所程序爱你的自然景观也有所不不同。大自然作为天然的雕刻家,在每个地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刻画了无数的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带领学生去感知自然景观,实际上是带领学生感知美、感知地域文化艺术魅力的重要举措。如青海周边区域就有很多的自然资源如:青海湖、茶卡盐湖、翡翠湖、柴达木雅丹地貌、门源油菜花,黄河大峡谷,三江源等以及紧密相邻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张掖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它们承载了千年的风霜,却又表露出绝美的姿态,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参照对象。

  1. 链接当地风味美食,了解地域文化独特风格

每个地区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地区人民也用属于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独特的饮食文化。虽然地方小吃的精致度稍有欠缺,但确确实实保留了地方为文化的特点。带领学生去学习风味美食,介绍家乡小吃,也是美术教师整合地域文化资源的重要表现。如青海地域独特的美食——夹沙牛肉,经典的传统风味小吃——酿皮,花样众多的馒头——焜锅馍馍,介绍这些不不仅能够让中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美味”,更带领学生在了解地方美食的同时了解了其独特风格。

  1. 链接民俗文化,了解地域文化优秀内涵

每个地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丰厚人文底蕴,它历经千年,凝聚至今。带领学生学习地域的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带入到美术课堂不仅能够熏陶学生的心灵,更能够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能够让那个学生从美术的角度传承和学习民俗文化。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青海地域的各种文化节,如玉树,果洛地区的赛马会、春节秧歌社火,热贡地区六月会、土乡纳顿会、河湟地区的花儿会等。

上述从三个角度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链接地域文化做出了方向指引,也为地域文化的引入做出了教学示范。当然,中小学美术教师也要注意优化资源整合方法,可以搜集文本、报刊,利用互联网搜索,也可以深入实践,以确保地域文化更为丰富的呈现在教师面前,代入到美术课堂纸上,从地域文化资源层面做好美术教学支撑。

  1. 变化课程结构,鉴赏实践,深化美术教学

  1. 开设鉴赏课程,审美鉴赏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课堂的引入更多的在于“赏”,在于“品”。为此,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开设美术鉴赏课程,增加美术鉴赏课程在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比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从美的角度去欣赏地域文化,感知地域文化中的独特美术之美。

  1. 开设手工课程,实践再现地域文化

手工课程的开设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自身出发,实践操作创造链接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通过双手再现地域文化,这是对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重要举措,也能够打破中小学美术课堂单一的绘画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采取更多的形式进行美术学习。

如在学习青海地区的手工艺时,其土族核保、剪纸、堆绣等都极具代表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手工艺材料,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制作带有地域文化气息的手工艺作品,并且就学生的手工艺作品进行展示,借助手工课程,拓展美术课堂,再现地域文化。

  1. 创新课程方法,加深融合,提高融合强度

  1.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多元情景,动态展示地域文化

情景教学法能够通过创设多元多样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不同的情境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变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形式,借助多元情境的创设加强地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知识融合,提高融合强度。

如在进行青海地域文化——风味小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方式,为学生展示青海特色小吃的制作过程。动画情景的创设能过加深学生的认识,从动态的层面驱动学生进行思考,能够让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且立体。

  1. 采用小组教学法,引导合作探析,合作思考地域文化

小组合作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究、互相学习、合作思考。在融合地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小组内部合作完成相关作业,这样能够让学生从更为多元的角度合作思考学习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课堂的融合程度也会大大提升。

  1. 开展教学活动,深入现实,延伸美术教学

  1. 开展临摹写生活动,深入地域,所看所绘

在开展绘画教学时,美术教师不要只局限于课堂上,可以拓展延伸教学场所,带领学生进入到现实生活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近地域文化,开展对应的临摹写生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看、所感、所思转变为所绘,所创作的美术作品才有可能具有真情实感,所创设的美术作品也是地域文化的真实载体。作品才能打动观者,才能体现出作品所应具有的艺术美。

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到课下,去绘画青海当地的房屋建筑、木雕石雕;去有特色的地区感受风土人情、民风民俗。这能够将地域中的点点滴滴作为学生绘画的基本素材,借助趣味写生活动,推动地域文化与美术相融合。

  1. 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深入地域,强化认知

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拓展延伸课堂,开展调查、访问的相关美术活动,或直接带学生走入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民俗文化馆等场所进行观察和欣赏。这样能够强化学生的认知,从更为直接的角度让学生欣赏地域文化独特的美。

调查、访问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多的学术自主权。学生成为了地域文化相关资料的搜集者,主动探究地域文化中的美术知识,能够让学生自觉成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人”,这也是拓展美术课堂,融合地域文化的重要举措。

多样教学活动的开展实际上是对原有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创新与突破,它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够将美术教学的场所转移到课外,转移到地域之中,能够为学生接近地域文化提供机会,是有效美术教学的另一举措。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融合具有积极作用。上述以青海地域文化为例从多角度为地域文化走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做出了示范讲解,具有参考借鉴价值。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深化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有效时间,这样才能利用地域文化妆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在借助美术课堂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同时达到美术教学目的,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邰玲.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文化的有效融合[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28):32-32.

[2]江虹.利用地域文化遗产辅助美术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118-120.

[3]陈丽军.地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76-176.

[4]杨帆.地域性文化资源与美术教学的结合——以版画之乡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13):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