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背景下的职业计算机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1+X” 背景下的职业计算机教学

鲍彤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为了满足全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的要求,针对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尝试分析在“1+X”模式下高职高专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方案的建立,探索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共和职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本文分别从这门课程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作用、制定“1+×”课程设置方案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尝试建构基于“1+X”模式下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公共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基础课程 “1+X”模式 教学改革 作用 原则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更好地衔接的问题。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关注的焦点,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现阶段教育部已将《信息技术》纳入全日制普通中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在内容上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有重叠的部分,现有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同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更为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应过多参照本科院校的做法,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服务专业。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围绕如何对高等教育计算机公共课进行教学改革,近年来争议颇多,意见不一,各职校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使计算机公共课的内容更能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

1.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深入

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偏重学生对技能的应用,仅仅掌握本学科技能并不能完全适应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对计算机基础的知识要求逐渐增长,从之前掌握基本的操作到现阶段独立操作专门软件,如金蝶等。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者综合本学科内容并配合以相适应的专门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时,不仅获得毕业文凭,同时可以获得权威的技能认证证书。这样不仅有利于本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有利于本学科岗位技能的拓展深入。

2.有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

针对目前社会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除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拓展,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实验班中加强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强化,有利于学生加强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在毕业生中调查得知,企业普遍倾向于需求“一专多能”的专业技能人才。这也给我们下面提出课程构建的过程提供了帮助。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工具”效应得以发挥,让学生多条“腿”走路。

3.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衔接

2000年,教育部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实行)》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实施情况。这意味着,相比过去的学生,现阶段我们在计算机基础的培养上还面临着与中学教育衔接的问题。而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二、制定“1+×”课程设置方案要遵循的原则

高职计算机公共课培养的是计算机应用人才,而不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因此,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要与专业教学融合,面向应用,服务专业,努力做到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笔者认为,在制定“1+×”课程设置方案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基础性原则。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是必选的。

2.够用性原则。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不同的专业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别。

3.实用性原则。选取的教学内容要实用,要舍弃那些对专业学习来讲空洞的理论和不实用的知识。

三、基于“1+X”背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构

职业院校要以“1+X”证书制度为引领,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专业教师应认真学习、讨论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确定X证书考证规划体系,建构计算机基础课程。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

高职高专教育现已成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职业素质较高的地区的主要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明显低于其他优势学科。在学时学制、就业、培养模式等诸多条件制约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远远低于其他课程,要在这种情况下完成“1+X”模式的课程建构还是略显苍白。这样我们就需要在指定教学计划以及相关内容时,重新给课程定位。同时结合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保证充足的学时、完善的教学内容等。

2.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

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应本着“3分理论,7分实践”的原则,课程设置往往直接与就业相联系,各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如甲校有一套完善的“1+X”模式课程体系,也不能完全照搬到乙校。所以學校在考虑根据“1+X”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时,还要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培养模式和教学结构,切忌生搬硬套。

3. 计算机基础课程“1+X”模式的实践

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构不是“一日之功”,往往要通过多方面的论证,最后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施行。需要学校提出建构方案,专家学者论证,实验班实践检验等步骤。缺一不可,切莫操之过急。

四、基于“1+X”背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

学校要融合“1+X”证书的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实时调整课程结构,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要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X证书为桥梁促进课程与证书双向融合。

1.基于“1+X”模式的培养模式的确立

从企业和社会需求出发,是目前强调应用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确立培养模式时,要考虑到企业和社会的诉求,做到培养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落到实处。例如,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试采取“1+X”模式培养2015级学生,在原定财务相关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基础相关内容的培训。预计在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考取CIW相关模块的技能证书,以及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公司的资格认证。

2.课程建构实施的保证

首先,教学团队的培养。通过人才引入和教师自身进修,保证教师所讲授内容为现当代主流技术,做到讲授内容与时代不脱节。其次,加快教材编写速度。通过出版发行校本教材,保证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调整教材的难度,张弛有度。再次,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的引入一些有针对性的、企业认可的、具有权威性的技能认证体系。使“X”通过具体的认证体系得以体现,让学生有足够的能力通过这些认证,获得职场的“通行证”。最后,积极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借鉴外校优秀的教育成果弥补自身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互通有无,也可以共同进步,让学生在一个学校就可以享受到其他高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

总之,“1+X”证书制度下,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相融通,体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1+X”证书制度不仅是教育制度,更是就业制度。职业院校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承担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快“1+X”证书实施速度,促进职业教育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2]柯霜.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