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论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3

思政论文

崔盼盼

山东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摘 要:为了响应时代对于外语人才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双重要求,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外语课堂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以德语课堂具体教学内容为例,围绕课程思政在德语课堂中的实践内容进行研究。依托外语课程,充分发掘语言学习中的思政元素和教育内涵,探讨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相融合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德语教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课程思政建设《纲要》中也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和贸易全球化,学生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容易迷失方向,产生认知偏差,价值观错乱。课程思政正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中,课程思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处于起始阶段,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课程思政更多的是对如爱国主义、政治自信此类话题的笼统讲解,缺乏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具体阐述。在课堂设计和教学组织形式中,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课程内容两者并未实现有机融合。并且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敏感性不高,缺乏相应的思政元素教育环节设计,未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价值观和情感塑造。

如今西方文化在当代中国广泛传播,学习外语的大学生们面临着西方文化愈加强烈的冲击和碰撞。这就更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到外语课程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远大的理想志向,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三观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因此在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始终将思政元素贯穿其中,真正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念的引领相结合。

二、德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德语教学,首先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以具体的课程设计和课堂环节为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实施并体现出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融入实时的国内国际新闻,个人价值观引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对象国与本国的文化差异对比,并将这些内容作为翻译和分析的素材。学生在学习专业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之中丰富了课程内容。

其次,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程思政内容,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有思政敏感性。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政内容的切入点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够主动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对思政问题进行思考。教师不仅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更要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教育引导能力。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形成和行为观念,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能进行准确的指导。

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讨论,发现问题。课堂上就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在一来一往的讨论中,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理解。



三、课程设计

文章以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中德语课堂具体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展示了思政教育在课堂中可展开的可行性。

(一)学情分析

《德语C1》是面向中德合作办学国际贸易和工商管理专业的中高级德语综合课程,对巩固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语能力起作用。授课对象是大三本科生,学生经过大一,大二的基础德语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德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但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弱,在实际具体场景下进行交际的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于所学语言内容更多是在记忆和理解的层次,较为欠缺对内容的深度理解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德语C1课程在性质上具有语言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两方面的功能,因此将思政内容整合到德语语言教学中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和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网络和社交媒体的相关词汇并能灵活运用;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理解听力文章中的长难句,掌握其中语法功能动词词组

能力目标:听懂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精听和泛听能力;能谈论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优缺点并表达出自己对此的观点

思政教育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身及周边人上网情况的对比和思考,思索如何科学正确的上网,从而树立起健康、良好的上网观念;通过引入德国专家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并挖掘出青少年网络成瘾背后的原因,鼓励学生理性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压力,不逃避责任,不沉迷与网络世界,提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应对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借助学生自主制作的以社交媒体为主题的演示文档,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到社交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交媒体和网络信息,注意维护自己的上网安全,并意识到在网络上要依法依规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内容

内容概述:教学内容为《Aspekt neu》 B2 中第四章第三模块 Im Internet。文章内容包括了记者对德国行人网络使用情况的街头采访以及一则专家对网络成瘾症的看法的广播听力。

教学步骤:

任务一:提出问题:Was machen Sie im Internet am häufigsten? Welche sozialen Netzwerke benutzen Sie? Notieren Sie drei Apps. Wie lange verbringen Sie jeden Tag in sozialen Medien?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在班级内对结果进行调查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组讨论。

思政元素:对比德国人网络使用情况,使学生联系自己日常上网行为,引导其反思自己的网络媒体使用情况,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上网观念。

教学措施:使用问卷星对学生问题答案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学生可了解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网络和媒体使用情况。

任务二:学习主题为网络成瘾的广播节目,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讲解文章中的语法知识和网络成瘾背后的原因。 Eine große Rolle bei der Entstehung einer Sucht spielt die Tatsache, dass Jugendliche heute enorm unter Druck stehen. 现代年轻人因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选择逃离现实,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

思政元素:通过学习网络成瘾主题文章,帮助学生认识到借由网络逃避压力,逃脱责任,对解决问题和压力于事无补,只会让自己与社会脱节。引导学生正视压力和挫折,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理性面对问题。

教学措施:运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听力技巧,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任务三:让小组做关于Einfluss neuer Medien und sozialer Netzwerke的报告(任务在上课前已经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通过搜索社交媒体的相关信息,来自主学习和了解社交媒体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所产生的问题以及给社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要制作演示文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其他组的同学可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

思政元素:社交网络媒体给生活带来了便利,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资源,同时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让人和社会能够更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网络系统平台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部分网络媒体软件泄露个人信息,并成为谣言和极端言论的传播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其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要用辩证思维的角度看待网络信息,学会甄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做到科学安全地使用社交网络。此外还要增强自身对网络信息的省思能力和依法依规表达观点的法制意识。

教学措施: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网络媒体这一主题下,小组自主分配任务,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并在最后根据老师和学生反馈,完善内容形成书面报告,完成探究学习。

(四)教学反思

课程内容Im Internet这一主题与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授课过程中,先是了解了德国人网络生活这一国情,而后通过课堂问卷调查自己的上网情况,两者对比进而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自我调查和探究能力。课中讲授阶段,在对文章进行分析讲解和知识点传授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到了德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并能跟中国的国情做对比,形成跨文化思维。在学生做报告阶段,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自我探究完成任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引导学生将报告中内容“网络对社会的影响”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进而实现了语言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相结合的目的。

四、结语

德语教学要始终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展开,从语言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这两个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融入中国时政特色方针,人文素养教育等内容,以及结合线上线下多种教学媒体,提高教师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等途径,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通过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思政知识传授,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取了专业知识和文化体验,拓宽了国际视野,具有了跨文化能力,同时也树立和坚定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09(1).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http://www.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0-06-6.

[3] 张惠芹. 外语教学细微处的“课程思政”元素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 2020(08):28-30.

[4] 白蓝. 大学外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4):108-113.

[5] 侯沛沛. “德语阅读”课程思政探析[J]. 国际公关, 2020(1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