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X”主题阅读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小学“ 1+X” 主题阅读的实践

郝惠平

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街道王西小学 山东肥城 271608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运用“1+X”主题阅读模式,主要是为了突破学生的阅读碎片化、阅读量较少、阅读思考过于浅层等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体现的具体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运用“1+X”主题阅读的教学目标,有“1+X”主题阅读教学的明晰意识。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主题确定、主题领悟、主题探究、主题升华等,尽可能的为学生拓展个性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发自真心喜欢阅读,学会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1+X”主题阅读;实践教学

前言:

“1+X”的“1”通常是指一篇教材文章,“X”通常指辅助该篇文章教学的课外文章。只是,“X”并不单单是指文章,更是指文本。采用“1+X”主题阅读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好学生的现阶段阅读水平,有所针对的设计教学课型。本文就是从分析目前小学语文采用“1+X”主题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应提出改进建议,以此为后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促进阅读教学成效提升。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运用“1+X主题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

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具体变化的准确表述,是教师期望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以实现的一定学习结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并保证无论应用何种阅读教学方式,其始终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采用“1+X”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意识如此,必须明确此模式教学目标就是如何将“1”与“X”紧密联系。但是,细观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预设以及实际教学展开不难发现,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编排的笼统认知,导致自身在“1+X”主题阅读中教学目标设计并不精准,持续侧重在单一主题选文。虽可以一定程度一定时间的使学生受益,但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新鲜感,自然而然就逐步丧失阅读热情

(二)选文难度不适当

语文教师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选文,是应用“1+X”主题阅读模式的关键一步。只是,由于部分语文教师自身缺乏系统化的“1+X”意识,因而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是经常是网络选文,直接用关键词进行相关信息收集。但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某个主题元素选文,应用网络渠道虽一定程度的降低了语文教师的选文难度,选出来的文章却也同样存在不适合、不恰当问题,与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智力、阅读视角等或多或少的不匹配,反映出语文教师在主题元素捕捉上的不周全弊端[1]。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白鹅》时,选择《白公鹅》、《鹅》等文章作为“X”,稍显局限的将主题限制在“鹅”,而非作者笔下的动物,甚至一定程度的忽视了学生的识字量、理解力不足问题。

(三)教学设计不合理

在小学语文中应用“1+X”主题阅读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一大部分语文教师在选文时,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插入主题阅读引导是最佳时机,也不明确选文讲解的“度”具体在哪里[2]。因而,导致选文环节在通常情况下都不会被设计在教学过程,而是由语文教师固化决定,多是在教学完一篇文章的结束提出相关文章略读。那么,将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让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让学生主题拓展阅读是为了什么?学生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与“1+X”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有何不同?”等等都会出现笼统不清问题。而这些无疑都说明着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本质上就存在不合理问题。

二、优化小学语文“1+X主题阅读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掌握学情,依据学情定主题

结合上述问题指出进行“1+X”主题阅读改进,首先,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学情,基于自身对所带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而指导学生对“X”进行选择,考量学生的阅读学习自主性。使自身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选文空间把控。毕竟,要想使主题阅读教学取得实效,语文教师就既需要以教材为基本,又适度考量学生的主动性、兴趣性。促使学生在深度解读教材基础上,与语文教师合力发挥解析智慧,相互促进,共同成长[3]。例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本文是为了让学生走近自然奇观,抓特点、品记叙、学观察。从作者的顺序记叙手法入手导出主题“观声”,可以启导学生从新的思考角度,把潮来的形态、声音是如何通过作者的文字进行表现详细整理,而后针对搜寻教材内教材外自身知道的相关文章,统整挖掘。

(二)立足课堂,细读文本悟主题

小学语文“1+X”主题阅读是在教材基础上的适度拓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自主感知。因此,从教学目标反推教学过程,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采用“1+X”主题阅读,归根结底仍是师、生、文本的对话过程。立足课堂教学需求,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为学生在制作课前预习微课视频,先行让学生体悟主题,而后在正式教学课堂有效缩短讲解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深度文本

[4]。例如,在教学《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时,语文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以“童年”为主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如果是我”,使学生在初步阅读中对文本意蕴细读感知,而后在正式课堂安排分角色、分文章朗读,可以让学生从附带表演性质的朗读中品出几篇文章的各自特点,在相互品味反馈中深化认知。

(三)补充阅读,自主探究拓主题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扩大阅读面,从而落实“1+X”主题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少做题,多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平时应多关注学生的真正疑问,从中提取与阅读拓展相关的部分,而后为学生推荐适合文本,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求知、发展,实效体现“1+X”主题阅读的“由点到面”、“由一篇文章到一个作者、一个题材”[5]。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时,语文教师以“英雄”为主题,为学生少儿红色经典《长长的河流》,相关歌曲《小号手之歌》,影像作品《三毛流浪记》等,可以让学生在多形式、多渠道的阅读体验中,切实深化思想认知。让“1+X”主题阅读的“X”,即拓展阅读不受所谓的框架局限,不为了拓展而拓展,而是切实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对教材内的文字知识进行补充,形成一个更广阔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理解中思考,思考中运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1+X”主题阅读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群文阅读习惯,还可以边扩大学生阅读量边促使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相应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保证“1+X”主题阅读模式的引入与运用科学合理,语文教师就必须将自己的教学视野不断前置化、扩展化,对“1+X”主题阅读的课型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契合学生真实阅读学习需要,助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彩婵. 关于低年段“语文主题学习”1+X实验的浅析[J]. 当代家庭教育,2020,(35):187-188.

[2]黄惠英. 小学语文“1+X”阅读教学策略的多元构建[J]. 名师在线,2020,(31):9-10.

[3]何洁. 以阅读之“美”打开语文教学——基于部编版教材的“1+X”主题阅读[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148-149.

[4]赵德兵,丁向鸣. 语文“1+X”阅读触网初体验——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J]. 安徽教育科研,2020,(12):102-103.

[5]赵玉. 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1+X”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2020,(17):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