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关于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探析

闫云敬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加强以及互联网等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国家提出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对人才的要求愈发严格,“新工科”应运而生。教育部相继颁布新工科建设的相关政策,代表着我国在积极主动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阐明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各高校也应当遵循立德树人这一首要原则,将思想政治工作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传授技能与弘扬传承大国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方向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大国工匠;教书育人


1新工科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新工科对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大批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个人效能、知识能力、学术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能力。如何用有效的思政工作夯实“新工科”人才人文软实力,成为当下众多工科高校落实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目标。在新工科背景下,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教育是当前专业课改革的一个方向,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加深学生思想政治认同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课程设计是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内化,是进行德育的第一步。根据培养方案设置专业实习内容,把价值观念、爱国情怀、道德素养、大国工匠精神等核心元素融入教学过程。

2开展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途径

2.1建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多元双向考评体系

首先,实施多元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专业性评价,在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增加德育育人评价元素,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全方位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专业技能和育德育人技能,从而实现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摆脱专业技能与德育长期分割脱节的局面。其次,构建合理科学的学生考核方式,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合理引入思政知识,促进学生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工科课程思政的最终落脚点是落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发展上,新工科更注重大国工匠精神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处事行为习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要求专业课程教师能够有效利用评价工具,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的考评,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如团队合作意识、为国效力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2.2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党政引领的保障措施

齐抓共管的合力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行课程思政的每一步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而加强党的领导就是其中最为根本的顶层保障。“新工科”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都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二者都离不开高校党委发挥“引路人”的作用。高校党委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把握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坚持把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和人文关怀作为同等重要的办学要点,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形成质的飞跃。党委要把握好“新工科”带来的机遇和改变,在学科壁垒逐渐弱化的趋势中跟上课程思政建设的潮流,制定好总体规划,全力打造协同育人新局面。工科院校要建立起党委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办学机制,为立德树人提供良好督导及后勤保障。

2.3明确育人目标,增强价值引领

育人的根本和首要原则是育德,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与新工科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行业精神等的优秀接班人。在进行新工科专业结构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点,以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学生为目标,教师要摒弃固有思维模式,形成工程教育与思政教学相融合的新理念,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兴的技术和事物,如互联网+模式,在日常课堂中积极渗透和发现思政教育因素,引领学生发现和理解国家专业规划和发展模式,使学生形成大局观,能够以成为国家栋梁、实现人生价值为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思政小组,用于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中育德环节设计工作,不同专业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通过慕课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外的拓展知识,形成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创立新型教师评价模式,结合新工科和课程思政的要求,把教师的教学效果分为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两部分,可采取教师个人评价、课堂效果评价以及学生反馈等方式,学生专业知识可通过考察、实践或竞赛的方法进行考核,而思政教育是隐形教学,体现在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单一的考查方式难以准确评价,所以教师和学校要明确目标,从培养结果出发,发挥每位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从而满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要求,达到培养全面优秀人才的目标。

2.4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内涵,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数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例如,应用传统的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参与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更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便利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构建高等数学网络教育平台,选取合适的数学文化思政教育素材的图片、文章和视频等,来丰富学生课外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的学习中。

2.5实现“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统筹规划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现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基层单位和各级党组织的紧密配合”。首先,理工科高校党委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力量。要始终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发挥高校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各高等院校应通过构建专门的、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委员会,以建构完备顶层设计的方式,切实有效地给予“课程思政”建设以强大动力。其次,各二级学院党组织是“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相关学院应严格按照学校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以“课程思政”建设为重要推手,切实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相关学院应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党政联席会工作的重点,真正做到将“课程思政”建设上升到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高度予以认识和把握。最后,各职能部门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创新“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关制度、规范和措施,层层落实和细化对于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考核,以制度的方式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得以持续、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席燕辉,唐欣.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0):82-83.

[2]李清富,闫亚倩,刘晨辉.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0):107-109.

[3]朱郑州,姜淼,王肖群.“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刍论[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6):48-52+61.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GXGZJG2019A041

项目基金:《互联网+产教融合汽车专业双向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A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