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结构》片段课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 DNA分子结构》片段课教学设计

沈雪莹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 阐明DNA分子结构的三大特性

  1. 能力目标:

  1. 能正确制作DNA分子结构模型

  2. 在构建模型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图片和模型的观察分析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同模型构建在生物学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体验模型构建的科学研究方法

  3. 体会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以及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 教学重难点:

  1. DNA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

  2.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用彩色卡纸制作好4种脱氧核苷酸模型若干

  1. 教法和学法:

  1. 问题式教学、构建模型教学

  2. 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 设计思路及意图:

在学习了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模型的曲折过程后,打破传统教学的思路,更加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没有直接就着现成的DNA分子结构去讲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特性。而是让学生自己先构建1条DNA单链、接着小组合作构建双链DNA分子,再根据不同组构建的DNA分子模型做对比,观察分析总结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等。让学生亲身体会构建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达到在模型构建中自然而然获取新知、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目的。

  1. 教学过程:

  2.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探究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模型构建一】构建一条DNA单链模型:

    根据已有知识和提前制作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制作一条单链DNA分子模型,并请1位同学上黑板展示

    提示:在构建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 1个个的脱氧核苷酸是如何连接成长链的?即通过什么化学键相连?

    2. 该化学键在脱氧核苷酸之间具体的连接位点是什么?




    【模型构建二】构建DNA双链模型

    思考:构建过程中,你觉得可能会遇到什么具体问题?

    1、碱基应该排列在内侧还是外侧?

    2、碱基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3、两条链之间的相邻碱基是通过什么相连?

    4、两条链是同向排列还是反向排列?

    (其中,氢键的概念以及AT和GC之间氢键的数量由教师适时给出)


    等学生构建完成后,随机展示几组制作完成的模型,(如果有错的,可以刻意展示错误的,然后找学生点评指正,如果没有错的就课件展示几种错误连接方式,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和思考为什么不对?)


    【自主探究】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教师展示两组构建正确的双链DNA分子模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教师强调:1、碱基对的种类

    2、DNA单链中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什么相连?

    双链中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什么相连?)


    学生思考问题并构建DNA单链模型


    1. ——磷酸二酯键

    2. 上一个核苷酸的3号C原子和下一个核苷酸5号C原子上的磷酸相连


    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构建DNA双链模型





    学生互评






    小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学生思考回答:1、4种。2、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氢键


    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使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推断出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通过两次动手构建模型,让学生亲身体会构建过程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同时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DNA的固有结构和碱基的排序的不同,为之后DNA分子的3大特性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

    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探究DNA分子的特性

    组织学生继续观察比较刚才的2个DNA分子模型、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总结出DNA分子的特性

    思考:1、DNA结构中的哪个结构是稳定不变的?

    2、哪个结构是千变万化的?

    3、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都是特定的吗?

    (教师进一步强调:DNA分子的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

    1、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2、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3、特定的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最后总结:

    DNA分子的特性是:具有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

    让学生的个人思考与实际发生情况产生思维火花碰撞, 进而引起深度思考

    三、课堂小结

    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DNA分子结构

一、DNA分子的模型构建

二、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双链、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空间特征)。

(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G与C配对)。

三、DNA分子的特性:

稳定性

多样性

特异性

6161010c2427b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