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7
/ 2

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陈艳芳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珠田学校 335512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在训练和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能力方面有相比其他学科特有的优势,甚至由于不同学生在这门科目中掌握程度的巨大差异而成为最重要的应试科目。。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需要深入研究初中数学教材,掌握其中的知识结构与相互联系,基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与数学思维表达能力。本文着力于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认为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培育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基于学生情况实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一、初中数学的意义及其现状

在学生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是助力其成长成才的重要能力之一,而初中数学学习正处于学生掌握此项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辅助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该学科在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事实情况却是由于众多的学校对数学加以盲目的重视,而自身的教学手段与生源也无法匹配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接受的数学知识广度与深度上不断加深而不堪重负,此种现象实际上不仅不利于学生正常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培育,反倒可能伤害到他们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数学学科应有的作用。具体来说,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大致有如下几种。

  1. 陈旧的教学模式。哪怕是如今,在很多的学校数学学科教育中仍旧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初中数学老师一手操办课程的方方面面,由数学老师为初中生的学习安排好一切,却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给初中生留下足够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但是在教学的互动关系中,教师的作用更多是起到积极引导与组织学生基于数学教材去掌握数学的原理,再由学生自主去学习和探索题目并培养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而非由老师一手操办全过程,否则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初中生会过于被动,反而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2. 低配合度的学生。毫无疑问在初中各科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为升学的一大拦路虎是很多学生的噩梦。这不仅是由于数学本身对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实际上也和数学这门学科相对枯燥不无关系,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则很有可能陷入不想学习和学不会的恶性循环。现实情况也是如此,相当一部分的初中生基于对初中数学的恐惧难以积极参与到数学学科的学习和难题挑战中去,自然而然难以达到初中数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

  3. 单一乏味的教学手段。数学是一门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可是学习初中数学的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不断发育完善的阶段,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思维上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数学教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一种更加具象化、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可是很多的初衷数学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教学要求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数学原理的阐释与计算,不仅教学氛围乏味且教学效率也低。如果初中数学老师不能将抽象的语言具象化得传授给学生,势必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慢慢失去兴趣。

  1.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路径

  1. 注重情境教学法。数学本身最开始是一门来自现实生活的学问,很多数学问题都是基于现实生活而产生。那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基于一定的生活情景,以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与生活场景的融合,把学生置于其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让他们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从而拉近与数学的距离,最终引起对于数学的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有趣的数学故事融合了数学知识,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来而,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于数学原理与知识的应用理解程度,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与数学能力。比如说,在教学到“无理数”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适当介绍西伯斯的故事,进而引入他与无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感慨于西伯斯故事的同时加深对于无理数知识点的学习兴趣。

  2. 强化课前教学方案创新工作。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新方法,基于教师在上课之前的教学方案准备工作,教学方案的成功与否是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的基础。在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怎么引导学生更好融入课堂,怎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点,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一番考量并设计教学方案。总体来说,教学方案的涉及需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一切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作为目标展开,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长远学习目标为重要考量。考虑在课堂环境中,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可能反应和接受程度。基于此,需要数学老师针对每一堂课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单元化的方案创新,扎根于基础知识点并适度延伸数学重难点从而设计一套符合中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教师在实际的课堂表现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可能性。

  3.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同一个学校乃至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而在教学手段上选择性进行放弃。数学教师作为这一过程的重要决策者,在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有着巨大的话语权。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很多的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以更快进行最后的总复习,从而减少了本应该留给学生自主消化大大减少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适合学生接受学习教育的规律,因为其主动的学习时间被压缩之后,相应的数学思维也会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由于跟不上进度而自暴自弃。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分层教学,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提高其数学能力。这又有一层含义,其一是对作业分层,数学作业同样有难以之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是有一定差异的,有时候并不需要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难题,在这种分层教学的手段下也能一定程度避免抄袭并让差生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愉悦感。其次是知识分层,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进度以适应他们的学习情况,同时避免差生因为跟不上进度而气馁,最终保证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能接受的程度内掌握知识点,实现不同层次学生面对相同教学目的下的总体最有情况。

  4.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创新。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问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如何提高问答的质量又是非常考验老师水平的地方。一个精心设计的问答方式可以更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枯燥的问题则反应平平。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对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寻找其与学生兴趣点可能有联系的地方进行巧妙结合,并基于一定的生活实际以案例的形式推进问答环节进行。具体来说,需要教师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加以观察,探索最新的生活发展趋势,结合数学课本的相关知识进行创新,从而在提问中以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这一环节。除此之外,教师在涉及问答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难度的题目分层设计进行不同的包装,帮助学生在更加愉悦舒适的环境下理解数学和参与课堂。

三、总结

初中数学学科在初中应试教育的所有科目中具有与众不同的地位,甚至由于不同学生在这门科目中掌握程度的巨大差异而成为最重要的升学科目。可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由于种种原因初中数学课堂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总体上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不愿意配合等等问题。基于此,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进行创新,改善其课前教学方案和课堂问答手段以及针对不同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因事因地制宜使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参考文献

  1. 崔永华. 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N]. 科学导报,2021-09-14(B03).

  2. 蔡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家长,2021(26):24-25.

  3. 王春香.创新教学策略 打造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