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成语话韩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1
/ 2

安阳成语话韩琦


王 玉

安阳市第十一中学 河南 安阳 455000


内容摘要: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活跃在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是北宋中期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安阳七朝古都,是甲骨文的发源地,安阳的很多历史故事蕴藏在成语中,从安阳成语“垂绅正笏”“衣锦昼行”“黄花晚节”中可以看出韩琦德量才智、心期高远的品格。

关键词:韩琦;安阳成语;品格


河南安阳人韩琦的品格受到同时代王曾、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人的推敬,甚至得到晚年政敌王安石的钦佩。今天,安阳老城仍然有韩魏王祠和昼锦书院,供后人瞻仰缅怀,我们可以通过安阳成语来认识这位千古贤相。


垂绅正笏


韩琦能够历任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宰相,可见他不仅有见识、能决断,还能够内敛包蓄,做事有节有度,处乱不惊,为皇上和忠臣信服。

欧阳修对韩琦的宰相风范与气度大加盛赞,他写完《昼锦堂记》后曾对晁端彦说:“(韩琦)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如此,予所亲见。故实记其事,无一字溢美。于斯时也,他人皆惴栗流汗,不能措一词,公独闲暇如平安无事,真不可及也。”

韩琦的哪些事情被世人所称道呢?

宋仁宗晚年身体欠安,常常不能上早朝,大臣们唯恐立储之事没有定论,导致政局不稳,纷纷上书要皇上策立太子,可是宋仁宗就是不谈立储的事情。韩琦就拿着《汉书》上朝,给皇上讲皇嗣关系天下安危,不早定太子就会祸患四起的教训,终于说服皇上,策立宗实为皇太子。

宋仁宗刚刚晏驾的时侯,众位大臣急忙召皇太子进来,可是皇太子还没有到,皇上宋仁宗的手却又动弹了几下,这时众位大臣慌乱得不知所措,想要阻止召进皇太子,韩琦却从容镇定地说:“先帝复生,乃一太上皇。”众位大臣这才有了主心骨,于是宋英宗顺利登上皇位。

宋英宗刚即位就在临朝时发病,大叫着说要杀人,一时众臣被吓得汗流浃背,慌乱得不知如何处理,仆人也都远远地躲开,不敢靠近。这时,韩琦立即扶起英宗并且叫来左右用人,这才使乱局平稳下来。英宗朝内一直纷争不断,韩琦在各种场合多次以他非凡的冷静与机智使朝中得以平稳无事。

因为宋英宗突然患了重病,曹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英宗病愈之后,曹太后却迟迟不还政于皇帝,由于听信宦官的谗言,曹太后和皇上之间产生了间隙。韩琦作为宰相,多次调和太后和皇上的关系,向太后讲母仪天下的仁德,向皇上讲孝道天下的皇恩,太后终于还政于英宗。

韩琦自己曾说:“某平生仗孤忠以进,每遇大事,则以死自处。幸而不死,皆偶成,实天扶持,非某所能也。”作为顾命大臣,他担起了宰相的职责,以自己垂绅正笏的庄严和不动声色的镇定,维护了北宋朝廷的稳定。


衣锦昼行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韩琦因病辞去武康节度使的职务,回到家乡安阳(当时叫相州)做知州,他在家中后圃修建昼锦堂,作为读书的地方,并在《相州新修园池记》中说“得古人衣锦昼游之美”。

项羽曾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项羽思归故乡,那是荣归故里,韩琦当然也有为官守乡的荣贵心理。但是,他在《昼锦堂》诗中又写道:“公余新此堂,夫岂事饮燕?亦非张美名,轻薄诧绅弁。重禄许安闲,顾已常兢战。庶一视题榜,则念报主眷。”韩琦修建昼锦堂,不是在此饮酒赏玩,也不是为了扬名显贵,他觉得自己拿着朝廷丰厚的俸禄,常常战战兢兢,唯恐辜负了浩荡皇恩,所以要以自己的显贵提醒自己:不忘国君与百姓,更殷勤谨慎地为政,荣而知进,以保自己的节名。

韩琦确实为家乡安阳做了很多事情。他主持引万金渠水入相州城,又在城西北角安装水碾,罢免欺压百姓的地方官。他还了解到相州城西部百姓伐木炼铁、赋税沉重,就上书朝廷停收铁税,为当地人减轻负担。韩琦兴修水利,在相州城北20里处,西起丰安村,东到官路,修了一条水渠,从洹河引水,灌溉农田。韩琦将相州衙署的围墙打开,与后花园相连,修建了军械库,将数以万计、锈迹斑斑、散乱叠放的军械入库储存。

900多年来,昼锦堂几经兴废。昼锦堂是1054—1056年韩琦以武康节度使知相州时对原有相州州衙进行修缮时所建,南宋以后逐渐毁废。1498年彰德知府冯忠在韩王庙(其中有韩魏公祠)的东北方重建新昼锦堂,和韩王庙连成一体。清乾隆年间,知府李渭又在原有规模上进行扩建,命名为昼锦书院。后来知府卢崧购买了昼锦堂前的民宅,扩建了昼锦书院,基本上重现了韩琦知相州时的规模。新中国成立后,1963年,昼锦堂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13日,在韩琦诞辰一千零二年时,重修后的韩魏公祠和昼锦堂向世人开放。这位千古贤相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晚节黄花


韩琦一生始终尽心尽力,以国事为重,展示出一颗耿忠之心。他曾说,我这一生保持忠心耿耿,每次遇到大事情,就抱着赴死的态度为皇上尽忠、为百姓尽职。景祐三年(1036)至五年(1038),韩琦做谏官三年,所留存下来的谏稿《谏垣存稿》有三卷共七十余章之多,上谏一百余事,平均五六天就上谏书一次,为朝廷明得失,正纲纪,他曾经进荐贤臣蔡齐、宋绶、范仲淹、欧阳修等,劝仁宗用贤任能,被采纳的建议十之八九。当时德高望重的宰相王曾亦称赞他说,现在敢在皇上面前言辞肯切地言事的人不多,大臣们顾忌自己的得失,多有畏惧,这如何能帮助皇上裨补缺漏呢?如果都能像韩琦一样,就算是恳切而不迂腐了啊!王曾本来不经常褒奖他人,韩琦能够得到他这样的鼓励,更加不畏惧朝中权贵,用心于朝中之事。

熙宁六年(1073)二月,宋神宗批准韩琦还判故乡相州,此年韩琦六十六岁,这是他第三次为官家乡。韩琦回家乡后,依然像他前两次一样,勤勤恳恳为百姓修城池、兴水利、办学校,深受家乡父老爱戴。百姓视韩琦如父母,以至于如果有人要讼斗,就会有人前来相劝:罢了,罢了,万不可再给韩公添麻烦了。

韩琦曾说:“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熙宁八年(1075)三月,契丹再一次进犯北宋边境,想要索回由周世宗侵占的北宋之地,韩琦已病守相州多日,容貌羸削,不再是往日的神态。宋神宗在这危急之时再次下诏书要韩琦谈抵御契丹的方法,并且要韩琦秘密陈述,自己一定要亲自阅览,可见宋神宗对三朝元老韩琦是颇为敬重和信任的,而韩琦虽病体难保,仍心系社稷,不负神宗重托,亲笔上千言书说,祖宗留下的疆土,地图上画的清清楚楚,一寸土地也不能退让!韩琦的铮铮话语掷地有声,不减当年。可惜此年六月二十四日,韩琦去世,七月二十二日北宋与契丹重新划定国界,北宋的七百里江山被划入契丹的国界。可以说韩琦为大宋江山尽心尽力,操劳一生。“两朝顾命定策元勋”,宋神宗用词不虚。

韩琦曾经在《次韵答陈龙图述北第林泉之胜》诗中曾经写道:“林泉不较为生厚,名节犹希到死香。”又在《九日水阁》中写道:“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晚节黄花,韩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晚节就像菊花一样坚贞。


韩琦一生刚正切直、忠贞守节、持重沉稳、仁厚宽容,是安阳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后人也为人敬重。韩琦的第28世孙韩教准去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当学徒,后来过继给姓宋的舅舅,改名为宋耀如,并跟随舅舅去美国经商。宋耀如生有三子三女,宋庆龄是他的二女儿,于1893年出生在上海,她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宋)韩琦撰,李之亮、徐正英.安阳集编年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0.

[2](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李文书.源自安阳的成语典故[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