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以盐城地区职业学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以盐城地区职业学校为例

李婷婷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24000

摘要: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职业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支撑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本文从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遭遇的突显问题考虑,以盐城地区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为例,追根溯源,多方位追踪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原因,希望能够为其他同类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方向。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策略

引言:随着新式工业化的迅速推动和科学技术发展,职业教育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支撑点。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是岗位教育老师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因此,努力建设一支理论深入,业务高超,能力突显的信息化教师队伍十分关键,同时,要努力提升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带动学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1.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对象与方向

(一)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盐城市3所职业学校的60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28人(占比47%),女性32人(占55%),35岁以下38人(占65%),本科学历23人(占38%),硕士及以上学历37人(占比62%),初级职称32人(占比65%),初级职称32人(占比55%),中级职称8人(占30%),副高及以上职你10人(占17%)。在调查对象的选取过程中,主要摘选的是在一线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尤其是在有3年以上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之中,将参与过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培训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深究他们日常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偏好。针对在在本校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短,未满3年的教师进行了调查排除,而且虽然具备教学经验,但是近年来在教学工作每学期授课任务空缺的教师也进行了排除。

(二)调查方法

这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填写,第二部分为教师常用软硬件设备和数字资源使用调查,第三部分主要为“技术素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习与发展”等题目的设计,参考里克特五点量表,测试题的评价包括五类等级,分值大小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高低。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93%。另外,本次研究中的访谈调查,在问卷调查后期发生,具有一些的现实针对性。

(三)调查结果

通过差异性分析可以发现,盐城市职业学校教师技术素养和教学设计两个层面表现相对较好,而教学实施、评价与发展侧面表现较弱。从获取的56份有效问卷和访谈结果来看,不同教师对学校信息化教学质量满意度评分差异较大,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满意度评分也因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了较大的统计学意义。

二、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1.教师信息化的应用能力不高

信息化教学能力在盐城地区职业学校内总体满意度不高,各个教师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对自身的教学质量和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差距认知不明,所以大部分老师广泛欠缺信息化教学的有关知识和技术,计算机操作只是滞留在简单的办公室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方面,怎样正确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相关知识方面基本上是一片空白。除了在这些个人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信息化的应用效果不明显,在更大的学校角度之中,盐城地区职业学校领导一直在思索,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和满足国家政策要求,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前途应当如何发展?这不仅仅涉及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还涉及到具体信息化工程背后,如何结合具体学科进行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因此这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一个迫切的短板,必将带动盐城地区职业学校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学校岗位发展整体规划过程之中,在各工作部门,教学单位,课程(专业)责任人为基础单位,紧紧围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关键任务,创建本地区教师适用的信息化教学体制。

2.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

盐城地区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室较少,无法满足专业老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学校没有网络中心,智慧校园并未完工,智能化教学资源基本上空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教师需要学会使用PPT等办公软件,但是不能完成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所以在互动软件、手机App等和学生沟通不足,因此教师进行线上考勤、授课、评价、反馈的时候,学校计算机房只有满足一部分专业课程内容的使用。与同类型学校相比较,很多学校积极争取国家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将数字校园作为特点工程,将学校建设成为“三个基础平台,七个管理体系,六项公共性服务”的数字校园。因此单一的教学手段必须溯源到校园内的空间层面,只有为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给予了环境和平台保障,才能够以点带面,在硬件配置层面,实现有线数字宽带网络布局,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给予硬件配置平台。

3.信息化能力培养不足

盐城地区职业学校在信息技术和教学能力层面的培训机会较少,只有15%的老师能够参与培训。学校虽然定期组织计算机老师对全部老师开展培训,但培训质量无法确保。这体现在教学内容之中,教师们对于具体软件应用不灵活,造成课件的播放缺乏条理性,容易出现知识点的错误和遗漏,例如,教学中常用的知识点的文档使用经常包含word文档编辑,excel图表制做和PowerPoint。因为教师缺乏相应的训练,所以一般教学课件的幻灯片制做,往往都是在模板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改,而缺乏对软件的深度挖掘,所以从主题风格设定和演试原素的运用等方面难以贴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上课兴趣。

4信息化支持力度不够

在现实的教学平台中,出于国家精品课程的支持和驱动,越来越多的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师们的教学内容需要,例如MOOC系列产品信息的教学能力能够健全信息化课堂教学法。开展信息化教学离不开硬件、软件和人员等多方面的支撑,因此要想开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就必须在支持力度上针对信息化的设置等,按照课堂的信息化建设步骤,进行动态支撑,在软件方面积极投资的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才能够让教师和平台进行同步骤的提高。所以在盐城地区的信息化教学推进中,必须在课件的宏观角度,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微型课设计与制作等有关mod课程内容,要想加强教师的专业个人知识管理,就需要在具体的学科门类上进行知识体系的支撑,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资源。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信息化能力培养不足、信息化支持力度不够制约着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影响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职业学校在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的同时,要着重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只有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才能真正保障信息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一春,王宇熙.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0(36):70-74.

[2]梁云真,蒋玲,赵呈领,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7-113.

[3]张莹,吴素超,胡永翔.“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1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