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探析

邓瑜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拱星学校 618200

:当代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一个实现学生知识素养与道德素养同向同行的过程。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切实“教书育人”,把“育人”作为中心环节,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无形中完成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思想水平和知识素养的双向提升,让学生成为一个综合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就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树立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语文课程则是学生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基石,既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的主要任务,同样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开悟、心智成熟、发展学生道德品质重要使命。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素质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深度挖掘课本中的教育素材,开展课堂主题教育活动,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素质教育,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品德、有好习惯且心智健全的人,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新形势下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提出多年,在这些年的持续改革中,语文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心理及行为上的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通过素质教育,给学生传递目标发展理念,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和生活中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中及生活中具备坚韧的品格,规范其思想、行为。其次,素质教育是塑造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有效手段,是促使学生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有力武器,通过素质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明辨是非,既具备诚信、友善等品质,也具备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等美德,让其成长为高素质、高品德的新一代年轻人,为今后祖国的发展奉献自身的力量。因而,素质教育不管是对学生自身,还是对祖国的发展都具备及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不能只顾传递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强化对学生思想上、行为上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步入正确的人生道路奠基。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策略

1.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素质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课本中具备众多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学素材,需要老师对其进行深度挖掘,使其和语文教学两两结合,让这些素材得以有效应用,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良好品行的素材,既完成知识的传递,也在无形中实现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塑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曹冲称象》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小朋友们传递“等量代换”的思想,让孩子们知道智慧不在于年龄的大小,当遇到事情时,要学会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小孩子也能办成大事。其次,语文教师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人物事迹,比如讲到爱国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以谈到“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力挽狂澜、扶大明将倾的于谦,他们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他们的精神却生生不息,永垂不巧,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而这些,都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典型素材。

  1. 在习题中融合素质教育内容,无形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

为增强素质教育渗透的实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一些阅读题、习作题题干中添加素质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既实现对其的立德树品,也能够将这些品行和生活实际相连接。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在习作题中以在沙漠中植树等为背景,学生以“劳动”“绿化”“环保”为中心写作,无形中养成其爱护环境的品质。

  1. 创建出适当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感染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情境,部分小学生由于思想认知不足,对所谓的品德、素质教育抱有轻视态度,教师如果仍然按照老套的教育办法,则会让学生“左耳进,右耳出”,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无形”地传递素质教育内容。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可以让学生观看“劳动造就中国梦”、“乡村振兴”等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教育,增强其劳动意识,也可以播放一些社会时事内容,如在疫情期间给学生展示“最美逆行”等影片,既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感,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强化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无形中升华其思想情操、审美意识,例如在《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大自然的音频,如“鸟儿的叫声”“溪流的水声”,让学生跟随音频进行想象,既实现课堂和自然的连接,也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在想象过程中发散其创新力,并意识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无形中强化其审美意识。

  1. 教师以身作则,帮助养成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为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渗透,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中时刻秉持“严谨、坚韧”的品格,在平常也要注重仪表和行为,如“仪表整洁、手脸干净、不随地吐痰”等,用这些品格和行为吸引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既要积极阅读素质教育书籍,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也要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关系,给学生树立榜样,为素质教育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

总结: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时期,语文课程不仅作为一门传递基础知识的学科,更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人文精神的学科,语文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课堂中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对课本中素质教育素材的挖掘,在教学内容上和社会时事接轨,并在教学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品格感染学生,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促使学生语文知识素养和品行素质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国玉.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 中小学电教:下, 2010, 000(003):47-47.

  2. 张继美.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 新课程(上), 2014(3):135-135.

  3. 龚鹏.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 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008):390.

  4. 王君丽;刘辉;林精锐;周姣娣;.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与对策[C]//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