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合理应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何艺姣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 510800


【内容摘要】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而小学生更多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微课具有便捷、可视、生动、形象的优势。所以,适当使用微课,进行数学知识解析确实有诸多突出效果,必定能推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教学 效率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独特的特征,只有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依靠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微课具有形象性、灵活性,“小而精”等特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学生学习的新手段,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提高了课堂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形象讲解,反复观看,突破知识难点。

学生在平常学习中总存在着学习的难点,比如计算的技巧,简便运算的方法等,由于技巧性较强,学生吸收记忆能力有限。课堂上学的东西难以存留。而微课不但可以提供解决方案,而且可以反复观看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比如六年级《圆的认识》这一单元,有关π的计算异常的繁难,学生在计算过程当中,特别容易出错。时间一长,大部分学生都产生畏难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录制了《有关π的计算策略》系列微课,并发在家长群里。要使π的计算变得简便,有以下策略:一是熟背1π至10π的乘积。第二在列竖式计算时,把π的值3.14放在第一个因数的位置,例如3.14×124,列式时我们只需要依次背出4π,2π, 1π的积,然后根据整数乘法法则,将三个积加起来点上小数点即可。第三个策略是把π留到最后,如求圆环的面积3.14×6×6 - 3.14×2×2我们可以写成π×6 ×6- π×2×2=32π=100.48。通过这一系列的微课,学生很快掌握了要领,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

61a870890aefe_html_c0474557aa4880fe.png61a870890aefe_html_cb0256db0c7d9a24.png

直观、立体的过程演示,让画图成为孩子们的乐趣。
  “图形与几何”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遇到一些困惑:比如量角、画圆,画垂线之类等操作性较强技能类的学习,教师讲解时,学生记不住操作步骤,或者关注不到操作细节导致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开发应用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行之有效的微课程。

例如量角”这一环节为例,我们可以边讲解边操作,将亲手用量角器量角的全过程规范细致地录下来,还可以加上鼠标点击提示,配上红圈或者辅助文字,再加上老师的语音讲解,学生不仅可以非常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暂停、快进,以适应自己学习的进度。利用微课的方式轻松地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学生就能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录制好的微视频可以用于课前的预习,课中学习,或者是课后的回顾。


61a870890aefe_html_35d5a2f3b56b3ae3.png61a870890aefe_html_374b32daf59d6e79.png

、典型例题、习题教学,变“数学广角”为“探索乐园”。

“数学广角”这类题材也适合制作微课程,针对典型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与推理演算,着重揭示解题思路、逻辑演绎的分析过程。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或例题设制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此类问题。

如四年级的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这部分的知识难,而且知识点多,我将这部分内容由易到难制成四节微课,微课一两端都要种,微课二只种一端,微课三两端都不种,微课四封闭图形。每一节微课确定一个精确的目标,只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四节微课,将植树问题系列化、联系化、层次化,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识技能。为了突破植树问题的核心概念间隔数,我借助学生喜欢的谜语,手的图片促进学生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从简单的数据入手,将例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段图,通过动态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画出的红颜色的圈(间隔数)和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只要突破这个难点,基本理清了植树问题原理脉络。最后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升华植树问题的模型。

61a870890aefe_html_390643f000833d99.png61a870890aefe_html_9ba872d13cca8636.png

61a870890aefe_html_6ce4207bf9b20d6d.png微课帮助实现总复习时候的分层教学,针对性指导

在总复习时,我们要面临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的问题。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都有所提升是我任教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学生的进步,不少老师不惜加班加点,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成绩,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提高单元复习的效率呢?

六下《平面图形》这一课复习提升,用网络图理清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网络图,认识到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面积公式,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微视频将这一章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以层层递进的影像来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数学思维。在多种感官刺激中,学生自觉地将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按顺序整理,从而促使他们逐渐形成具有结构性、立体化的数学思维。我分别录制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等几个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的微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配时间观看,并完成本章知识结构图和相应的复习题,有效解决了分层学习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61a870890aefe_html_f70db89c5c761a82.png

基于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性,利用微课便捷化、可视化的优势进行数学知识解析确实存在诸多突出效果。微课视频教学的合理运用,必定能推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共同提升。教师利用微课开辟教学新思路可以充分促进高段学生数学素养的良性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殷建红,宋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

[2]关超.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