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最合适的角色走近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2

选择最合适的角色走近学生

林霞

广东省湛江市第十九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99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飞速进步,社会人民群众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需选择最合适的角色走进学生,通过德育教育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优秀的性格特点,采用柔性的班级管理策略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市政和谐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

引言:

德育教育对小学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有着直观的积极性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需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将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使德育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效益,让学生德才兼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1.走进学生的重要性

选择最合适的角色走进学生,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属于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一部分人认为,小学高年级教师的德育教育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重要,重要的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具体方法以及个人的学习能力,自身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已经不足以影响人的后续发展前景,德育教育也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有部分观点提出,教师不需要以德育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应将教育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上,初看仿佛有一丝道理存在,但实际上此类观念没有充足的科学依据,一般来说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割裂的德育教育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

所谓学习能力,其本质是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熟练程度。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以及对外界各类事物的正确思维评判能力,都取决于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储备量以及所掌握知识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当今时代背景下,庞大驳杂的数据信息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德育教育思想观念,使人民群众对德育教育与学习知识二者之间的认知与理解能力逐渐偏移。

所谓德育教育,德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类型,往往是通过自身不断的反省与思索来更好的呈现,蕴藏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同时,德育教育也具有极高的延展性,德育教育与学生个人能力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与和谐性,德育教育的有效可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

基于以上情况,在当前的小学高年级教育中,教师需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的距离,选择最合适的角色来走进学生,优化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无需响应部分人的思想观点忽视和弱化德育教育目标,应强调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严重阻碍小学高年级教育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无论在何种时候,在何种背景,丰富的知识储备与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人文素养都是教育所最终追求的理想目标,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也不例外。

2.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2.1工作方法简单

现阶段,部分小学高年级教师不够重视德育教育,受应试考核体系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忽略其强大的德育功能,没有真正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做出适当调整。长此以往,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起不到良好的转化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性格特点等也缺乏深入了解,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以及其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方案逐渐暴露出不足与欠缺之处。

小学高年级教师德育教育工作内容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能力与道德品质,自身的知识结构也不够科学合理,德育教育效果不佳,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2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德育教育缺乏有效性,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师也未能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更加难以渗透德育教育理念。为此,小学高年级教师需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通过各类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组织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选择最合适的角色走进学生,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要使其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趋势,以此为根据做出一系列的优化调整,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来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将德育教育的实际价值发挥到极致。

3.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3.1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需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应注重不同学生个人能力与思维特点的差异性,以学生为主体,做好每位学生的基础能力调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对自身的教育方式最初科学合理的优化与调整,争取为每个学生创造最适合自身的学习环境与教学计划,通过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形成独特的优秀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学有所获。

3.2构建平等模式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应构建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模式,教师需在实践教学中找到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提高学生个人和集体的认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思想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一定提升,从而使学生感受集体,认识集体,提高凝聚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德育教育的优化。

3.3关注心理素质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德育教育,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与情感体验,没有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难以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更无法契合教师的班级管理进度,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学生的转化目标,师生之间需高效互动,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情感体验,通过平等对话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使其更愿意去与教师进行沟通,让双方能够有一个深度的沟通,从而让教师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并对其进行疏导。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不仅要提供正确的心理咨询服务,还要与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交流方式,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情感体验,选择最合适的角色走进学生,让师生关系在日常沟通交流中逐渐深入,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3.4坚持以学生为本

教师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方针,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实现身份的转变,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由主导转为辅导,以自身优秀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精神意识与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从而有效降低德育教育的渗透难度。同时,教师也需明确自身职责所在,使德育教育理念切实落实到工作策略当中,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进二者之间的距离,提升德育教育水平,让学生的错误与认知得到改正。

3.5加强德育教育

现阶段,教师需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一方面,需落实德育课程教法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计划,渗透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教育,转变传统模式下陈旧的教学观念,不再注重学生的应试考核成绩。除此以外,教师还可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摆脱社交恐慌、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教育改革,在小学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学生为主体来树立交友理念,在平等的条件下开展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注重教学方法与德育教育的相互配合,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浅析小学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J].才智,2019(14):9.

[2]仲群.浅论小学教师班级管理中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5):190.

[3]张珍凤.浅谈小学教师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