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思政理论课堂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红色文化在思政理论课堂中的应用

方芳

大理州财贸学校,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等诸多阶段,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红色基因的文化。将红色文化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堂,发挥其教育性与传承性,给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代青少年学生以文化的熏陶。本文从红色文化内涵及其在思政理论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展开论述,深入剖析了当前红色文化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堂面临着哪些困境,据此又进一步明确了在思政理论课堂中红色文化的应用之路。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课程;理论课堂;应用价值

引言

中职学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学校及教师关注的焦点。从年龄上看,中职学生处于与普通高中学生一样的年龄阶段,但是系统分析他们的心理思想,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别。基于此,如何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其健康发展,使之成长为新时期背景下与国家需求相适应的实用性人才就成为每一位教育者亟需思考的课题。红色文化是我党坚定理想信念的折射,更是共产党人优良革命传统与崇高价值追求的完美诠释。在中职思政理论课堂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资源内容与思想政治内容讲授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心系国家与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一、红色文化及其应用价值

(一)红色文化深刻内涵

我国历史长河中汇聚了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精神品质,而红色文化则是共产党人以自身道德品质、精神意志及其优良作风共同铸就的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保卫国家不畏强敌的牺牲文化、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的奋斗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的自强文化等等。红色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在思政理论教育守正创新的新阶段,应用红色文化作为传承先辈们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的载体,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敢于拼搏奋进的精神。

(二)红色文化在思政理论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1.拓展理论课堂话语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教育教学资源是开展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红色文化始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至今日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洗礼得到了良好的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中既包括以革命遗址、先烈故居等物质载体的呈现形式,也包括丰富的人物事迹、价值信念等在内的非物质载体形式。红色文化的应用以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载体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课堂话语内容。

2.助推立德树人任务落实

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于不同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承载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职学生,他们的发展变化也正是时代变迁的清晰体现[1]。将红色文化融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认同感,促使学生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极具感染力和教育价值的红色文化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红色文化在思政理论课堂中的实现困境

将红色文化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堂并不是新时期的新提法,但前期教育过程中缺乏融合深度。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照本宣科的问题比较突出,也就造成红色文化在思政理论课堂中遭遇应用困境。一方面,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内涵、文化涵盖的宝贵精神等方面的认识过于表面化。此种情况下,还需相关教育人员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助力红色文化更好的传承。另一方面,笔者认为红色文化还需创设健全的保障机制,政府与学校协同合作。比如,提高政府支持度、中职院校重视度以及电视媒体宣传度等。现代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互联网+”在各个行业散发着活力。长期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还需借助网络手段、信息平台等及时发布与更新红色文化内容、创新宣传传播形式。只有切实构建高水平的红色新媒体平台才能帮助红色文化融于思政课堂走出困境。

三、红色文化在思政理论课堂中的应用之路

(一)强化文化意识,将红色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中职阶段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初中时期的学习成绩差强人意。薄弱的基础知识和相对较低的学习热情给中职院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大了工作难度。在加上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课程学习相较于网络、游戏等众多外界因素,很显然后者更易于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基于此,应用红色文化关键还在于先将红色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红色文化意识。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红色精神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可以由学校教务部门根据红色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标准的制定,确保有效引领红色文化进课堂。其次,相关教育者还需探寻将红色文化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堂切实可行、能够适应学生学习心理与需求的教学方式,促使红色文化融入教材、融进学生头脑之中[2]

(二)搭建信息平台,丰富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资源

信息化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途径,将红色文化搭载现代化网络技术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学校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专家讲座开展学习,或者通过开办思想政治共享直播课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吸收。创办学校自己的红色文化网站,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作为支持,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深挖红色文化中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资源,并进行搜集、整合与存储,为学生搜索查询、学习使用提供便利。

(三)引入红色经典,构建特色鲜明的思政理论课程

思政理论课堂是强化中职学生思想观念的关键渠道。与此同时,作为中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结构上分析,思政理论课由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在思政课程中合理应用红色文化,打造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经典理论课程。运用一些经典故事、英雄事迹等与思政教材中的内容渗透讲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交流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历史责任感,在红色经典的熏陶影响之下帮助学生体会故事中英雄人物的政治信念、意志品质及爱国精神。此外,在实践课程部分可以举办不同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抓住文化活动开展的契机,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正确思想引领。比如,党团活动的本质在于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颇具教育意义与政治引领的作用,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的觉悟力。此外,各个城市都分布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学校可组织学生去革命旧址、烈士纪念碑、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完成参观学习。可以边参观边讲解,也可以在参观之前布置相关任务,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自主学习与思考,参观结束后再进行师生共同总结与深化。通过党团活动、参观活动、志愿活动等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思政课程第二课堂。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歌曲,唱响时代”、“红色诵读,讲述爱国情怀”、“用一抹红绘制画卷”等主题活动,用红色歌曲、红色书画升华学生的爱国志和家国情。

结语

纵然中职学生某些领域暂时落后,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完满的未来畅想。他们作为在国家经济腾飞、科技进步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虽然他们可能没有充足的学习动机,思想也不够稳定,但不能否认他们同样散发着青少年积极的活力。在中职学生群体中进行融入了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学生思想基础,强化学生政治意识、爱国意识,使之在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熏陶下获取更加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薇,范士军,张明,等.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2):1607.

[2]耿思嘉. 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路径研究[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21(2):37-39.



[作者简介]方芳(1980.12-),女,彝族,云南大理人,在职硕士研究生,大理州财贸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政理论。